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华西坝五大学 热血青年投笔从戎 (2)

2015-08-01 10:0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翁心植

求学之路很曲折

2012年7月7日去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学与呼吸病学家翁心植,当年也是从华西坝参加青年远征军的,他在青年远征军205师服役一年多。

翁心植的求学之路漫长艰辛,他先后辗转6个学校,经过9年多时间才完成学业。1937年6月,翁心植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系,经过3年学习,一起读预科的60多位同学只有14位学业优秀者最后进入协和医学院。

1941年年底,日本人占领协和医学院,第二年学校被迫关闭,学生被勒令转入日寇控制的北平大学医学院。翁心植不愿意在日本人统治下学习,转学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后为学习方便又转学到上海医学院。1943年2月,汪伪政权将接管上海医学院,翁心植不愿在汉奸统治的学校学习,决定到四川求学,转入中央大学医学院四年级。不久协和医学院决定,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借读的学生除了即将毕业的,全部转到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

1944年7月,翁心植在华西坝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学习,进入大学附属的四圣祠医院临床实习。11月下旬,国民政府通知,医科应届毕业生集体征调赴前线服务两年,先赴重庆受训一月,再分配到各战区医院服务。这批从军毕业生到重庆后不久,给学校写了一封信。  

全体师长同学均鉴:

春等于12月1日奉军政部调令离校赴渝,因沿途汽车抛锚,4日始抵重庆,男同学于5日入伍,在复兴关箭道子受训……春等与齐大中大女生共23人,于本月8日均被派至第五陆军医院,院址在寸滩,距重庆市40公里,汽船一小时可达,此地有病床150余,分内外、眼耳鼻喉牙各科,各有主任一人,另医生二三人,设备简陋,实验室只有破显微镜一架,离心机一架;生活方面亦清苦异常……大半房屋,尚在建筑中,职员宿舍,亦甚缺少,居处不堪拥挤,桌椅皆缺如,然此生活情况,较之男同学,尚称安定也。春等自当努力工作,更与医院方面促进合作,尽力为士兵服务,虽处境艰苦,但念及国难如斯,绝不敢抱怨…… 

三四级医科学生丘建春、洪士元等谨上

12月9日  

在重庆受训后,翁心植等被分配到贵州修文205师;女生被派往贵阳图云关卫生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受训;还有的同学被分配到昆明207师等军医院。

1946年7月,翁心植完成征调,拿到华西医学院的毕业文凭及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授予的医学博士证书。同年8月,他搭乘资源委员会的船只到达上海,转乘火车返回北平,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医院接受住院医师培训。

1994年秋,翁心植与同学回母校参加毕业50周年联谊活动,他们送给母校一块碑,上书:“抗战烽火年代,同窗身心相依,坎坷半个世纪,饮水能不思源。”

当年,还有一位同学林正遵从父亲的意见从美国回国,到北平协和医学院学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1942年林正随医学院部分师生内迁成都,不久转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他是美籍华人,参加了美军在成都太平寺的第14航空大队,当了一名军医。

曹振家

两次投笔从戎

曹振家是华西坝上从军青年中最特别的一位,他在抗战期间有两次投笔从戎的经历。

曹振家1921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曹晨涛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曾任北平协和医院生殖泌尿科主任、南京中央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等职务,担任过蒋介石侍从医官。1953年任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1939年,曹振家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曹振家经朋友介绍到英国军事代表团工作,被派到安徽绩溪为英国军事代表团开设的爆破学校任翻译。学校由英国军人训练中国士兵使用英国炸药,在日军后方进行破坏工作。曹振家任翻译近一年,被委任为少尉,常出没山野田间,翻译英国教官教授的课程,为培训抗日战士忘我工作。

1943年,曹振家到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继续学业。次年,抗战最关键的时刻,曹振家再次中断学业,参军抗日,入青年远征军203师。之后他在绩溪的上司把他调入王耀武的部队任外事处上校联络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21日下午4时,国民政府要求日军在正式投降前,派出受降使节,在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所有事宜。芷江受降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曹振家在芷江日军投降仪式的筹备工作和受降仪式中担任翻译。

之后他回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成为生物学学士,又返回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学习,1951年以优秀成绩毕业留校,很快成长为医术高超的医生。因为两次从军,从他考入圣约翰大学到在华西协合大学毕业,用了12年。

曹振家不畏战争、不弃学业的多姿多彩经历,本是值得铭记的光荣历史,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审查,受到打击排斥乃至人格侮辱,或遭隔离或关监狱,甚至危及生命。

1979年,曹振家调离华西坝,到暨南大学医学院从事外科工作,他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的专家。

曹振家始终坚信自己两次从军抗日,是履行热血青年的爱国天职。他总说:“爱国没错吧?!”

2004年10月曹振家去世,川大华西医院外科医生何生为他写下:“洒泪思亮节:情缘如海,恩怨如潮,不改傲骨品自高;何处觅英魂:刀展神工,文卷巨澜,留得肝胆照医坛。”

成恩元

考古学研究生从军报国

华西坝从军学生中,学历最高的是研究生成恩元。

成恩元1917年生在山西文水县,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支撑起贫寒的家庭。他在亲友资助下考入山西铭贤中学,高二时就在《铭贤学报》发表论文《清代康雍乾三朝文字狱考》,显示出文史功底。

成恩元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次年转入历史系。1940年秋,中国考古学界权威、周口店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留法归来,任教燕京大学,着手筹建我国博物馆中最早的专业性博物馆——燕京大学史前陈列馆。成恩元作为助手,跟随裴文中参与陈列馆的筹建工作。史前陈列馆1940年12月正式开馆,一年后日军占领并封闭燕大。

燕京大学1942年在成都复校,成恩元被选为燕京大学学生抗日建国工作服务会主席,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复校一年后,燕大在成都出版《燕京》年刊,他任总编辑。1943年成恩元在燕大毕业,考入燕京研究院考古部读研究生,师从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德坤博士。

1944年10月,国民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成恩元毫不犹豫放下学业,报名参军。后来他回忆:“当日本军队猛烈地攻占了距战时首都重庆很近的独山时,我不可能再无动于衷地坐在博物馆里学习古代的石器,而必须做出选择,于是,我参加了中国军队,为我的国家而战。”

1945年1月10日,成恩元与燕京大学、华西协合大学、金陵大学等校72名学生启程到四川泸县,进入青年远征军203师,开始军事训练。成恩元从军不久,得知生活在沦陷区山西老家的母亲和哥哥因疾病、饥饿相继在8天内离世,他悲痛欲绝,写下“仇必报,必报仇,为了家、国、民族!”

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光华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学生以及有大学学历的从军公职人员组成203师搜索连。入营典礼上,成恩元他们唱着新编的歌:“十万青年装备现代化,日本强盗,问你怕不怕?杀,杀,杀,杀,杀!……”

成恩元等开始为期一年半的艰苦训练,他说,“生活一天比一天紧张,纪律一天比一天严格。”

成恩元除了当通信兵,还担任师政治部新战士出版社编辑组编辑。搜索连的战士来自近十所大学,他们在军营自编、自导、自演了反映自己从军经历的歌剧《从军歌》,在泸县军民大会上演出,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军民大会的保留节目。成恩元说:(《从军歌》)“不仅表现了我们热爱艺术的热情,而且……表现出了我们从军的意志和希望。”

日本投降后,成恩元曾写道:“胜利的果实,虽然不是我们亲自从战场上摘取来的,然而捐躯报国争取最后胜利的从军初愿,总算是达到了。”

1946年6月,成恩元等完成预备军官训练,通过结业考试,之后复员。成恩元曾写道:“独山沦陷,贵阳垂危,敌寇深入,陪都震惊。如果这是中国民族斗争史上最伟大而最惊险的一幕,那么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便是这最惊险中最灿烂的一朵民族之花!为了捍卫祖国,为了国仇家恨,中国的知识青年,在光荣的历史篇章上,创写了一页新纪元。”

1947年,成恩元的导师、华西协合大学历史博物馆郑德坤馆长,力邀他来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恩元随华大博物馆一起调到四川大学。1954年任川大博物馆代理馆长时,博物馆即将被撤销,全部藏品面临被多家机构调走的危难之际,成恩元多方奔走,据理力争,保全了川大博物馆及其藏品,使创建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能延续下去。今天,川大博物馆居全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在海内外享有声誉,成恩元功不可没。

原标题:华西坝五大学 热血青年投笔从戎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