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医学城”昨日在温江举行(2)

2015-09-14 09:3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昨日,五大项目的接连路演让温江迎来了一场生物医药行业的盛会。在当天举行的“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医学城”活动现场,自带初期创业者和资深医学专家双重身份的创始人,激情洋溢地展示了他们的生物医药项目。

对话“蓉漂”企业创始人

“蓉漂茶叙”叙谈成都“双创”环境——

成都的美丽和包容

是对创业者最大的鼓励

茶碗飘香,手托茶船,伴随着茶盖和茶碗的轻微碰撞,蓉城这盏“创业盖碗茶”在“蓉漂”的手中越品越有味道。昨日,“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医学城”活动在浓郁的创业氛围中火热进行。作为该活动的重要环节——“蓉漂茶叙”,九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蓉漂”企业创始人:优客逸家刘翔、通甲优博徐一丹、中电昆辰朱晓章、乐动司建铭、银幸文化胡溪、天人智通杨文波、智幕时代龚诗奥、顺点科技徐晓晨、致通振业陈晓光共聚一室,且品茶且叙话,为成都创客“摇旗呐喊”,为成都“双创”献计献策。

冷静的思考和创业的热情在这里奇迹般地交融。“蓉漂”企业创始人们为什么愿意扎根成都?他们对成都“双创”的未来寄予了怎样的期待?用徐晓晨的话回答,就是成都的美丽和包容,是对创业者内心最大的鼓励。这份“鼓励”让他们留下来,也让他们走下去。

筑巢引凤

聚力吸引高端人才

“我是名副其实的‘蓉漂’,2011年就是冲着成都的生活和创业环境,我在北京待了十年后选择了成都。公司初具规模后,现在我最大的感受是成都中高级管理人才相对缺乏。”优客逸家刘翔在谈及公司的发展时,表露出公司对具有全球化格局管理人才的渴求。在他看来,北上广仍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而成都就是要“人才西引”,为在蓉创业企业规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何“引”?如何“留”?在茶叙中,“蓉漂”企业创始人们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刘翔说,“我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多组织四川企业到北上广开展专场招聘会,让他们感受到成都更加宜居宜业。”而同样,成都也以自己的行动来“筑巢引凤”: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宽引才渠道,统筹制定和优化引才政策,引进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项目、重点学科等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和智力。

企业和城市“挂钩”

打造成都的标杆企业

“很多创业城市都有自己的标杆企业,比如深圳的腾讯、北京的百度、杭州的阿里巴巴等。成都也应该打造扶持一些标杆企业,让企业和城市‘挂钩’,相互带动发展。”乐动司建铭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响应。

在顺点科技徐晓晨看来,作为一个从北京过来的“纯”蓉漂,成都给他的感觉就是美和包容。“我已经在成都安了家,公司的团队也从北京迁了过来。成都的美和包容是说服他们留下来的理由,他们自己也慢慢感受到了。”徐晓晨说道,其实“蓉漂”的故事可以告诉更多的人,他们愿意留在成都,就是念着成都的好。

完善创业配套

营造更浓郁的创业氛围

“成都的美丽和包容对创业者而言是内心最大的鼓励,正因如此,我们都愿意留在成都,与成都一起发展。”徐晓晨对成都的赞赏道出了在场“蓉漂”的心声。“因为我来自北京,能够感受到成都在创业氛围营造上力度很大。”徐晓晨说道。成都打造“双创”环境力度之大有目共睹。

而当“满城都是创客”,创业氛围浓郁起来了,创业者对一些创业配套服务机构的需要就显得尤为迫切。在致通振业陈晓光看来,还可以利用好菁蓉训练营以及科创通等平台,为创业企业服务。

新闻链接

14个项目入驻成都医学城

昨日的“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医学城”上,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医疗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签约入驻成都医学城,数量达到14个。

其中,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转化医学中心、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四川省转化医学中心、成都中医大科技园等由高校或医疗机构在成都医学城内打造的转化中心,将以国际领先的精准医学和生物治疗技术优势,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转化医学中心是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在成都医学城建立转化医学基地、临床检验服务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健康园,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的全国三大转化医学中心之一。

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转化中心本身既是重大产业项目,又是创新创业的平台,将会为成都医学城“吸来”更多相关项目的聚集,使成都医学城健康产业链条更趋完善。

与此同时,成都农商银行医学城产业投资基金、赛伯乐健康产业基金、TCL创业产业基金在成都医学城成立,全力投资生物医学项目,对投资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高科技企业。

记者还了解到,对于成都医学城的打造,我市已有一份“蓝图”。成都医学城将以建设对标全球的“生物医学技术转化中心、全国领先的新型医药医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西南最大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为目标定位,突出医疗、医药、医学“三医融合”生物医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的核心理念,在生物类似药、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第三方专业服务、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等领域精准发力。力争到2025年,医学城生物医学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大关,以“三医+ 千亿医学城”建设助推成都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产业高地。

本报记者 徐璨 李娟 缪琴

原标题:生物医药前沿项目路演比拼 投资人紧盯 频递邀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