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宜人成都 24字书写“大民生”发展目标

2015-11-03 07:46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人民公园内,幸福的老人带着孩子在银杏树下晒太阳 本报资料图片

成都

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

荣获“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奖”

荣获“中国小康社会建设政府贡献奖”

核心提示

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3.79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7.21%

加大对初创期的政策支持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10万元,2年内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

三年时间将新建幼儿园450所,为适龄儿童提供14万个学位

改造和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16万张;为8000名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截至去年年末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8.7万套

绿

在中心城区5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187.15平方公里的绿地

“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在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这24个字为成都“大民生”的发展目标写下了温情而生动的注脚;而随着近年来,一项项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稳步落实,这24个字逐渐成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截至去年年末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8.7万套,缓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三年时间将新建幼儿园450所,为适龄儿童提供14万个学位;改造和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16万张;为8000名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伴随着成都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让市民更有幸福感和归宿感的民生实事,成都一件也没有落下。

是的,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成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是保持了对民生的“超常态”关注,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正是如此,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共同主办的中国幸福城市小康论坛上,通过累计8000多万人次参加的公众调查、抽样调查和大数据采集,成都再次以榜首之姿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不仅如此,“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奖”和“中国小康社会建设政府贡献奖”也被收入囊中,成为宜人成都的又一全新注解。

宜人成都的美好愿景并不遥远,在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宜业、宜商、宜居的感受和体验正在每一个在成都学习、工作、生活的人心中生根发芽。而这样具有安全感、尊严感、获得感、归宿感的宜人生活正是“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为真实的写照。

人有普保

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更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

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23.79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7.21%…… 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全市基本形成了城乡居民共创共享的养老保障机制。

而今年,我市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在做好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工作的同时,正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届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政策制度、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基金使用、基金预算、业务规程在全市范围内的统一。

为实现全域成都城乡群众“应保尽保”“病有适医”,我市正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早在几年前,“三保合一”中的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就在我市统一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至此全市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障。

同时,我市还将原有的三种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一体化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可按上年市平工资80%的1%标准自愿参保,即可享受同等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原标题:宜人成都 铺就幸福生活底色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