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宜人成都 24字书写“大民生”发展目标(2)

2015-11-03 07:46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劳有应获

我市出台一揽子推动就业创业新举措

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力度更大范围更广

10月30日,我市发布了《关于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补贴的范围扩到了全市的企业,这意味着,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就将获得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在本市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稳岗补贴。

与之同时,我市一揽子推动就业创业的新举措也一应“出炉”。在就业方面,我市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了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的首位,并将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拓展到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

鼓励创新创业是我市“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鲜明特征。加大了对初创期的政策支持力度,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10万元,2年内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尤其是针对创业大学生,除了1万-10万元的创业补贴,我市还将向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大学生提供额度最高为50万元的创业信用贷款,并给予贷款利息50%的补助。而市属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经单位同意在职和离岗创业,可在三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学有良教

我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了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三大监测指标体系,2013年,成都成为首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城市。

2014年,成都教育发展指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位,基础教育满意度位列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第1名。

在成都,“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正逐渐得到有效缓解。2014年,成都在全国率先实施公益性幼儿园公开招生、网上报名,全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75%,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62%。成都市近三年将新建450所幼儿园,为适龄儿童提供14万个学位。

在成都,户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已成为常态,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并逐步向高位均衡迈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从成都走向国内知名乃至世界顶尖象牙塔深造的学子逐年递增;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效显著,产教融合的特色化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也让成都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高等教育实现高水平特色发展……

老有颐养

2020年实现床位数13.5万张以上

各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

“老有颐养”是每一个人幸福概念的题中要义。今年民政部门牵头的养老服务方面的民生实事目标有三项:改造和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16万张;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0个;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4.3万人。

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不断满足各类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各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养老床位数达到13.5万张以上,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以上。

扶持1.2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增产增收、6.5万名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资助7.5万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为8000名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在成都市2015年十大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中,残疾人帮扶的目标、任务、进度清晰罗列。遍布全市各个乡镇村社、街道社区的残联工作人员,通过全市残疾人“量体裁衣”服务平台,为其提供“一人一策”个性化服务。

住有安居

建设保障性住房18.7万套

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去年11月,何女士和她老公在环境优美的清江美庐这个保障房小区中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家”。“现在我们每个月只需要花300多元,就能租这个房子,甭提有多开心了。”作为公租房保障的受益者,如今的生活,何女士用“幸福”二字来诠释。

近年来,我市坚持按需建设、保障供给、应保尽保原则,加快推进多层次、多形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构成,覆盖城乡、无缝衔接、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经济适用住房“按需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应享尽享”。

不仅如此,我市还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公共租赁住房彻底打破户籍限制,将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住房保障服务均等化。

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8.7万套,竣工12.6万套,分配8.3万套,入住约17万人,有效缓解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需求。

环境优美

中心城区留187.15平方公里绿地

迈向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市

成都,在中心城区5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187.15平方公里的绿地,这可是在高度城市化的核心区,留出了超过四分之一的生态绿地和开敞空间,这对于一个GDP总量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大城市来说,能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

成都的优美环境,持续不断地给市民提供着“幸福感”。从频频刷屏的“成都蓝”到慢慢消失的黑臭河体,再到逐渐增加的公共绿地……一座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生态宜人之城正逐步崛起。

来自成都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89天。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10天。SO2、NO2、PM10、PM2.5分别下降36.4%、17.5%、16.4%、23.7%。

成都对水环境的保护也十分突出。2015年初,成都市河渠污染治理捷报频传——自2013年启动的中小河流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213条河渠治理。

成都已通过国家生态市的技术核查,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市。

成都日报记者

徐璨 陈瑾 李凌翌 华露艳 实习记者 赵子君

 

原标题:宜人成都 铺就幸福生活底色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