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今年以来,现代服务业对我市稳增长、促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而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成都现代服务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自从启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增速保持在副省级城市前列,规模效益实现稳步提高;成都服务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广州、杭州、深圳之后,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124.7亿元,增长8.6%,占同期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1%,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8%,服务业实现税收1285.6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64.7%,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150.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7.8%。
2015年1-9月,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73.9亿元,增长10%,与今年上半年持平,占同期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3.4%;服务业实现税收951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64.3%;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55.66万人,同比增长2.3%,比上半年增加0.71万人,提高1.27个百分点,服务业接纳就业容量较大;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0%)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比全市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2、3.9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6、0.5个百分点,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在投资拉动作用减弱的背景下仍然稳步增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较强的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成都“首位城市”作用进一步发挥的重要支撑。
数说
成都“服务力”从何而来?
重大项目提升支撑力
数据分析:今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投资举措,不断开拓投资新领域,优化投资结构,万达旅游城、银泰城、in99、大悦城、鹏瑞利等一批具有标志意义的服务业旗舰项目相继落户并加速推进。1-9月,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4048.1亿元,占同期全市固投完成额的77.1%,同比增长7.1%。预计全年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90亿元,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扣除商品住宅)3560亿元,可圆满完成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考核任务。
前景展望:强化项目支撑,增添发展后劲。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明年我市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和成都“购物天堂”“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美食之都”城市品牌建设,筛选布局一批省市行业龙头项目、区域标杆项目和特色产业项目,用好用活产业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八大高端和五大新兴产业,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渠道。同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投资拉动,在分层次引进优质产业、高端项目落户我市服务业集聚区的同时,大力鼓励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扩大消费增强动力
数据分析:通过持续深入推进惠民生、促消费等举措,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9.2亿元,同比增长10.7%。一方面,制定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意见》、中华老字号餐饮传承办法和成都市扶持发展餐饮“老字号”工作方案、购物天堂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着力通过实施消费能力提振、消费市场繁荣、消费模式升级、消费环境优化四大工程,积极发展养老、文化、旅游、住房、绿色消费。另一方面,高标准推进中央商业区示范工程建设,创新举办购物节、美食旅游节等品牌节会,加快应用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批发零售企业,创新打造了仁恒置地咖啡外摆特色业态。同时,组织特色产品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活动,积极开展美食文化交流。大力推进农村电商试点和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完成了首批10个“电商村”的评比认定工作,初步形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体系。1-9月,全市举办各类商贸类节会(展会)活动50余个,成交额超过1200亿元。改造完成10家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新建50家社区便民菜店。
前景展望:明年,我市将从大力培育新兴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和便民消费三方面着力,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新增长点。着力创新举办市级层面的新春欢乐购、成都购物节等活动,以节会促消费。支持拓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休闲、体验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制订出台《加快川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餐饮老字号传承发展和形象店打造,探索调整成都美食节的运作机制和模式,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在海外设立餐饮网点,推进与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开展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加快川菜产业化、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市“美食之都”的国际知名度和对外交流水平。同时,启动北改区域及三环路以内的20个老旧市场改造,新建改造城区菜市场10个,新建社区便民菜店50个,新建改造乡镇农贸市场15个,促进便民消费。
原标题:综合竞争力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