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风景名胜区资源丰富,体系完备,建设保护工作基础良好;市域内经国务院、省、市政府定级的风景名胜区12处,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近10%;有青城山-都江堰、西岭雪山、龙门山、天台山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既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又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的省会城市。
点击“十二五”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市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有序,确保资源永续利用。
完善制度建设。设立了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内设机构健全、政企分开,制定实施了《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西岭雪山管理制度及办法》等规章制度。
加强规划管理。全面完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天台山、西岭雪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省级风景名胜区鸡冠山-九龙沟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做好风景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
强化监管工作。依法按程序,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监管,成达铁路、成都至雅安铁路、成简快速路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均按程序由风景区管理机构提出意见,经市建设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住建厅审查批准或报住建部审批同意后,办理报建相关手续。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做好风景区灾后重建,开展风景区信息化管理建设,不断完善风景区各项软硬件设施,按功能规范合理设置各类标志标牌。
点击“十三五”展望
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建设、区域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做好风景名胜区提升工作,进一步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围绕“有效化解当前问题、科学保护利用景区资源、健全完善组织机制、引领带动区域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强化项目规划建设程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重点,研究风景名胜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下一步发展与实施路径。
——开拓思维,树立大景区意识,以“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思路,风景名胜区建设保护工作要与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相统筹,以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吸引,科学谋划“山里游、山外住”的联动发展方式,1个景区带动3至4个农村乡镇,培育打造出业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区域规模经济,促进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形成“1+1>2”的多赢局面。
——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内的城乡建设行为,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核心景区内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已建建(构)筑物。科学确定风景名胜区内镇村发展规模,综合整治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居民点,控制城市向风景名胜区蔓延。
——以“生态,民生,旅游”为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立足挖掘和展示成都特色文化氛围,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以增强景区基础设施软硬件实力为抓手,拓展景区旅游发展空间,全面推进成都市景区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点击重点项目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立足挖掘和展示道教名山文化氛围,完善配套设施、恢复原生植被等项目,突出拜水和道源文化,打造康体养生产业基地。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结合雾中山、鹤鸣山、花水湾、斜源、西岭、新场镇、金星乡区域优势,突出滑雪运动体验,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基地。
龙门山风景名胜区:以九峰山景区为主体,建设佛教寺庙、风景游赏区、休闲养生会所、餐饮居住区、登山攀岩娱乐区等景区设施。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结合天台山镇、高何、夹关、平落、南宝等5乡镇区域优势,突出玩水观萤,打造亲水避暑产业基地。
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以云顶石城景区和沱江小三峡景区为核心,打造以山水、峡谷、平湖、古战场、寺庙、花海、彩林为特色,打造山地型生态旅游度假区。
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充分凸显“汉羌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独创性强的精品景区。
蒲江朝阳湖风景名胜区:全面推进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突出生态湖泊特色,打造现代时尚休闲旅游基地。
花果山风景名胜区:完善百工堰、洛带古镇等景区景点设施,建成生态优、设施全、类型齐,以观光、休闲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黄龙溪古镇:“两河一带”组团式区域发展,全力打造国际田园生活度假区。重点对大河生态湿地公园等进行打造,迁建游客中心及停车场。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袁弘 采写
原标题:提升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