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将在北京召开

2015-12-18 09:29   来源: 一财网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12月18日,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与今日在京举行。准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并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关系国民经济走向和民生福祉,同时,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关键之年,因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释放一系列重要信号。

明年GDP增长或为6.7% 稳增长、调结构仍是关键

多方机构预测,明年我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会持续。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6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左右,2016年放缓至6.6%到6.8%,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出现硬着陆。

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所属的研究机构也都认为明年GDP增速会低于去年。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虽告别“7”时代,但稳中有进,不乏亮点,预计全年增长6.9%。2016年,我国经济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结束下行、逐步企稳。

据专家预计,2016年政府经济工作或在供需两侧共同发力的思路指引下,在坚持多目标平衡的基础上,继续突出稳增长与调结构两大方向,在确保明年不跌破底线的同时,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以实现“十三五”经济增长不低于6.5%的预期目标。

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调结构和稳增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如何提及,但是从近期国家领导人的表态来看,几乎可以确定,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将会涉及这些内容。考虑到一些供给侧管理同样可以用于短期调控,与之相关的政策大概率将出现在明年的工具箱中。从目前来看,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企业税费都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供给侧改革或成政策重点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中央对“供给侧改革”的重视释放出决策层“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信号。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建议,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过剩产能的退出机制,特别是要能够有效地解决那些僵尸企业。

当然,供给侧改革的推行并不意味着需求端改革的停滞,要“两头促进”,不能“一头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需求方面政策的调整见效快,供给方面的调整见效慢,所以一定要注意双方的互动。

在对外经济方面,“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正在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抓手。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表示,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推动“一带一路”及对外开放,将是统领对外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深化热点领域改革:金融、房地产或成重点

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框架。

1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提到,要对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具体改革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因此,监管体制的改革,尤其是金融监管或将会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望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方向。

此外,业界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同样将对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成为主题,中央就房地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作出明确指示。据认为,这些内容将有可能被吸纳进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成为明年的工作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做好城市工作特别是进一步推动城镇化也将成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

从经济运行的现实需求看,除了房地产、金融外,明年工作的重点可能还有:第一,基础设施与社会投资,尤其是服务业投资缺口还比较大;第二,国有企业改革,在中央出台国企改革文件后,明年将是落实的关键一年;第三,财税体制改革,这项改革需要在明年取得重大进展。

(综合人民网、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有哪些重磅信号值得关注?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准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并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关系国民经济走向和民生福祉,同时,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关键之年,因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释放一系列重要信号。

原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召开 这些重磅信号或成政策重点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