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同样是“双创”沃土。围绕创新驱动,成都以创新体系为重点、技术突破为抓手、成果转化为目标、政产学研用为渠道,切实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下,成都工业创新的步伐越来越矫健,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铸就了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
强化研究开发,全社会研究与开发费用(R&D)占比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科技进步,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
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
【岁末走一线】
国产密封件
加快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检测设备、密封件等各种设备整齐摆放在固定位置上;机器的轰鸣声、密封件金属切削声等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昨日下午,我们来到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车间,看到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也不由自主地想加入他们,一起为企业发展助力。
据了解,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自主研发干气密封的骨干企业,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公司在中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相继开发出一系列机械密封产品:干气密封,高速、高压、大轴径机械密封,高低温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颗粒介质用机械密封,以及符合API682标准的密封及辅助系统、碳化硅密封环、水轮机受油器等,并在多个行业逐步取代进口产品,为国家重点行业重大装备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密封试验
一次持续四个多小时
“轰轰轰……”机器的响声震耳欲聋,走在车间里,都能感觉到颤动。在干机密封试验室,白师傅正在紧张地测试。他时而盯着操作面板,时而调节密封试验仪器上的手柄。我们走近,还没有感觉到。在取图纸时,他看到我们才取下耳塞,笑着说道:“超高转速实验的声音很大,为了保护耳朵,所以要用耳塞塞住。”
眼前的密封设备通过各种管线和测试仪器连接在一起,“每条管线接得都不一样,接在哪儿都是有依据的,否则一旦接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白师傅告诉我们,他正在做干机密封动压试验,“开动机器后,通过管线注入气体,检测干气密封产品的动态性能是否稳定。”像今天这样的测试,已经连续持续了4个多小时。
在测试过程中,还要听听声音是否出现异样,“当出现尖锐的刺耳声时,说明密封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要停止检测,并记录下各种数据,然后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试验效果如何,是确定产品质量的最终依据。”
在另一处实验室,副总工程师张车宁正在分析试验生成的各种数据。“推出一个新的系列最少要进行500个小时,像核电设备用的产品检测试验时间就更长了,有些甚至需要运转整整一年。”他向记者介绍说,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查看密封是否严密。“如果试验出现异常,还要拆开设备,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完美的密封,不仅要有很长的寿命,还要具有可靠性。”像压缩机干气密封的使用寿命一般是5年,要运转4万个小时。“在检测中,不可能每台设备都运转到这个数值,要充分利用试验来推测零件的使用寿命。”
零件精度
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
千分尺、游标卡尺……各种检测工具有序摆放在桌面上,在工作台前,操作人员朱曦伟正拿着游标卡尺测量密封件,并对照图纸上的参数。“要让经过手的每个密封件都达到最高标准,绝不让次品流入到装配环节。”朱曦伟笑着说道,根据密封件精度要求,要使尺寸精确在0-0.03毫米之间,而这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一半。
平均下来,朱曦伟每天要检测几百件产品,查看几十张图纸。“首检、工序检测、终检、入库,最后才能进入到装配环节。如果检测不合格,就要进行报废处理。”朱曦伟介绍说,产品小的直径和拇指差不多;大的和脸盆直径差不多。
如果密封件精度要求更高,就要用到“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在一个恒温、恒湿的房间内,操作人员张长清正在启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密封件精度检测。“精度检测要求温度为20℃,上下不超过2℃,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检测精度。”张长清介绍说,在检测之前,先要把密封件擦拭干净。启动“三坐标”检测仪器后,红宝石探针在密封件上来回“游动”。“为了使检测达到要求,采点作业一般选取8个点位。通过软件分析,就能生成所需的数值。”张长清表示,当探针接触到密封件,“三坐标”检测仪器就会启动到安全模式,自动退到安全位置。
“‘三坐标测量仪’精度达到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张长清表示,如果精度不够,就会进行报废处理,不让零件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随着成都工业经济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自主创新之路。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成都就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8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4户。工业创新步伐的加快,让更多“成都造”产品走向全国,占领全球市场。
【发展蓝图】
加快工业领域创新 推动城市实现转型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市经信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谋划工业领域创新工作,全方位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发展。面向“十三五”,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实施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业态模式创新等,推动城市实现转型发展。
实施产业创新行动
打造产业升级版
在推进高端制造方面,瞄准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强链补链的高端制造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落户成都,鼓励创新型企业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积极承接重大新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物联网等国家重大创新专项任务,推动突破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重大产品。
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将在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建材、食品、轻工等重点产业,分期分批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全面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实现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和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在天府新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择优确定若干家智能制造企业,加快突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系统集成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开展本地化推广应用,实现智能制造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双赢互惠。
在推进服务型制造方面,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推动制造业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转型跨界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围绕产业链延伸,全面推广定制化生产和定向服务模式,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检验检测、商务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在推动工业强基方面,着眼航空航天、精密机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围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精准对接国家工业强基重点方向,大力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工程,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示范服务平台,进一步夯实我市工业发展基础,实现重点装备和重大工程所需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自主配套率显著提高。
实施技术创新行动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围绕信息安全、航空和燃机等优势领域重点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大学院所,加强省内、国内和国际合作,集中力量统筹创建国家和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支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推动企业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对年度评价优秀、建设投入合理的企业研发机构实施资金支持。
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瞄准亟需解决的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鼓励企业自主选择攻关方向和技术路径,引导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一批行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增强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整合,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着力在市外引进填补国内空白、弥补产业链缺失的重大成果,支持开展“创客四川”“创新创业项目巡回路演”“百项成果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建立政府搭台,科研院所、企业、风投机构参与的技术对接平台和投资交流平台,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支持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我市实现产业化。
在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方面,健全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支持方式,加大重大项目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的集聚发展。深入推进“零土地技改”政策实施,引导鼓励企业瞄准行业先进水平,加大投向用地少、消耗低的优质技改项目。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结构,推动新兴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支持传统产业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原标题:工业创新 加快提升成都经济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