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鸟自来”,这是2015年初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一个新词。围绕于此,成都把改革转型作为启动新发展的引擎,不仅打造“林秀鸟自来”的投资环境,更突出建设“鸟儿来了就不愿走”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通过提升质量,推动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去年11月与2014年同期相比,PM10、PM2.5分别下降17.6%和10.7%。截至11月11日,全市16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完成。
绕城高速内54台燃煤锅炉全淘汰
“城市的功能要服务三类核心‘顾客’,即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和投资者,这就要求城市管理更有针对性。”四川大学教授牛永革认为,只有让居住在成都的“顾客”有归属感、幸福感,整个城市才能更有活力,从而吸引更多人才与项目,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打造更宜居宜业的生活投资环境必不可少。
那么,过去这一年里,成都市采取了什么举措呢?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军介绍,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重点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绕城高速内54台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建筑工地试行了污染物在线监测。同时,饮食油烟污染治理也是重点之一,中心城区1821家中型以上饮食企业,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70家特大型饮食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监控。一系列措施带来的改变,在数据上就有所反映。记者获悉,去年1-11月,成都市重污染天气比2014年同期减少17天,11月的PM10、PM2.5较2014年同期分别下降17.6%和10.7%。
简化行政审批 改革行政收费
接受采访时,许多市人大代表认为,“林秀鸟自来”的关键是如何打造“秀”。除了基础设施、能源供给、生活环境等,还包括政府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具体而言就是行政审批的简化,实现“门好进、脸好看”。据悉,去年7月,《成都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5-2020)》出台,提出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在权力规范上,清理和改革行政收费,取缔和停止执行没有依据、越权设立或擅自提高征收标准等。
据悉,截至去年11月11日,经过两个阶段的清理工作,成都16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完成,其中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6项。至此,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与此同时,成都目前正在加快制定《成都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将城市综合管理的组织机构、责任体系、运行机制、监督考评等内容法定化,解决城市综合管理中存在的多重管理、多头执法等问题,形成城市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成都晚报记者 董亮
原标题:打造“林秀鸟自来”的投资环境 清理完成16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中心城区1821家饮食企业装上“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