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楼梯间
同一小区另一栋未改造的楼道
核心提示
上门收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其中一家我就去了4次。第一次去,他就把门开一个缝,话还没说完就把门关上了。
要打消大家的顾虑,我们先就找人把样图设计好,然后挂到楼栋进出口,用图说话比空口直说更直观。果然,这招收到了效果。
大厅如同“盘丝洞”、电梯灯光像“鬼片”、就连门口水渠也脏不见底……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上河新城小区,早已“美人迟暮”。住在小区的殷女士还记得,当时小区身价高涨,每平米比别的小区高出1500元左右,是成都市名副其实的高档楼盘。十多年过去了,光环早已不再,小区环境一团糟,当所有人都认为不复已成大势之时,小区15栋的业主大胆提出了改造计划,让楼栋来一次变形记。
1月30日这天,楼栋前搞了个热闹的竣工仪式,在业主掌声中,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改造计划并不是空中楼阁。15栋业主自己众筹了40多万元,把楼栋改造得跟酒店一样富丽堂皇。
“既然物管公司靠不住,那就只有自己动手了。”小区业主向先生表示,大家决定发动楼栋居民集资,把楼栋重新装修一遍。这一想法,一开始就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大家分头行动,挨家挨户进行改造前的动员,最后,小区23户业主中,16户投了赞成票,一场改造行动就此开始。经过3个月的努力,楼栋瞬间“容光焕发”:楼前小桥流水,楼内金碧辉煌,监控交错无死角,书画上墙文艺范儿……昨日,向先生一脸欣喜,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已经有业主打电话表示,帮他留着门禁卡,以后房子不租了就会搬回来住。
23户平常没什么交集的住户,因为这一件事凝聚在一起,而这样的小区在成都不在少数,他们是靠什么说动住户完成这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都商报特邀此次发起改造的殷女士为你讲述改造背后的故事——
组建“改造者联盟” 短信攻心
十多年前,我们小区在整个成都都是赫赫有名嘛!背靠府河,邻近滨河路,这样的地段不好找。当时小区每平米的价钱都要比其他楼盘高1500元,大家都争着买。不过现在就没法看了,小区物管管理缺位,环境也是每况愈下,大门坏了3年都没人修。小区曾经一个晚上就有4户人被盗,当时我就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了,大部分业主都保持沉默,有的“顺其自然”,有的干脆把房子租出去、或者卖了。
一开始我到处写投诉信,碰到物管经理都会跟他出主意,咋个改造小区,最后经理看到我都躲。求人不如求己,我想还是自己筹钱改造楼栋靠谱点。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大家召集起来?虽说住了十多年,楼上楼下基本是互不往来。
向老师是经常打照面的一个邻居,但是也只是经常见到打个招呼,在分享“改造计划”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家聊到了改造楼栋的问题,没想到结果不谋而合,后来楼栋的“元老”唐老师等人也加盟,我们一共四人组成的“改造者联盟”就成立了。
团队有了,第二步就是找个机会,把大家召集起来。楼栋水箱“水污染”问题一直是大家争议焦点,我们以改造水箱的名义,开始召集大家维权,这个会大家参与都很积极,开了两次会,彼此开诚布公、沟通也畅通起来,改造楼栋的计划被抛了出来,大概需要的费用也在会上进行了说明。这以后,楼栋有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开始在里面建言献策、互相鼓励。
最后,四个带头人率先把钱拿出来,形成示范效应。其实这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能够筹集多少钱,当时也是决定背水一战,如果钱不够就自己摊了。让大家松口气的是,在征求意见的时候,23户业主中,16户业主都同意了。
上门收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其中一家我就去了4次。第一次去,他就把门开一个缝,话还没说完就把门关上了,后来去了几次,户主都说“不参与”,态度还是有点不礼貌。平时一些流言蜚语也能听到,大家不看好这个计划,甚至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打消大家的顾虑,我们先就找人把样图设计好,然后挂到楼栋进出口,用图说话比空口直说更直观。果然,这招收到了效果,大家觉得这个设计还是很不错,有的人也提出了修改意见,然后我们按照要求修改设计。
针对把房子租出去的业主,我们到物管公司找到了电话,然后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联系。从去年10月27日到今年1月29日,我给一个业主断断续续发了8条信息,有的短信长达100个字,但是一条都没有回我。我一直都坚持用“亲爱的……先生”进行问候,最后他还是把钱交了,同意我们进行改造。在装修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和业主进行沟通,比如灰尘大的时候,就会提醒大家暂时忍受一下,大家都还是比较理解。
说得多不如直接做得多,改造的计划其实还是紧急上马,为的就是先动起来,让大家知道我们并不是说说而已。瓷砖贴起了、大门装好了、水渠清澈了……这些都是大家每天进进出出能看到的,比设计图还要直观。我们平时在下面监工的时候,有两三名户主就直接走过来,也不说什么,直接把钱交给我们。还是只有实干,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原标题:老旧小区华丽转身 凝聚人心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