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治蜀兴川的关键五年

2016-01-22 17:31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又一个五年转瞬而去,起承转合的历史节点,抚今追昔,身后闪亮的足印,深深刻写在四川的史册中。

这是治蜀兴川顶层设计更加明晰、发展目标不断刷新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两个跨越”目标,到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确立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从纵向到横向,从内涵到外延,四川发展目标一次次被拓宽、丰富和加重。

这是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的五年。带着汶川特大地震尚未痊愈的创伤,又接连遭遇多次自然灾害,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全省上下始终咬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经济规模接连跨越两个万亿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更加充沛的五年。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两年来,280多项改革方案陆续出台,未来几年还将从14个方面推出256项改革举措,全方位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为全省增添全新发展动力。

这是民生持续改善、发展短板不断补齐的五年。从十项民生工程到19件民生实事,再到20件民生大事,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民生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既积极回应保障“热点民生”,不断夯实筑牢“基本民生”,又特别突出“底线民生”,着力补齐全面小康最短板,5年间,近1000万人实现脱贫。

这是依法治省深入推进、发展事业加快步入法治化轨道的五年。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速形成,法治四川风正扬帆。

这是不断刷新吏治、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廓清“三个不可低估”的阴霾,四川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实践证明,省委在过去五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思路理念、作出的决策部署、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形成了一整套治蜀兴川总体思路,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识和统一行动,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打下具有关键意义的坚实基础。

四川该如何重建芦山地震灾区?四川该如何“重建”经济发展方式?四川该如何“重建”政治生态?四川又该如何“重建”豪迈前行的信心?省委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带领四川人民砥砺前行,从理论和实践上一一作答

2016年新年刚过,熊文高家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省委书记王东明。熊文高和乡亲们正兴高采烈地布置新居、张贴春联、挂大红灯笼,王东明来到他家中,祝贺乔迁之喜。什么样的乔迁如此重要,以至于省委书记亲自前来道喜?答案是,这里是芦山。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

刚刚奋力从汶川特大地震中站起身来的四川,再次遭受强烈地震袭击。

对新一届四川省委而言,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考验。

关于四川未来的讨论持续升温。外界不少人持悲观态度,认为芦山地震不仅“不期而至”,更是“雪上加霜”。

此言不虚!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产业严冬悄然而至,从泸州到宜宾,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酒产业渐渐陷入困境,川酒“六朵金花”的经营指标纷纷掉头向下。不只白酒产业,与全国一样,四川遭遇“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守住民生底线的任务十分艰巨。

应对“三期”叠加之外,四川较之全国其他地区,还面临更为特殊的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给四川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一段时间里,四川暴露出一批腐败大案要案。

考验还不止于此。达赖集团掀起新一轮“西藏问题”热的图谋从未停歇,维护四川藏区和谐稳定进入一个新的复杂阶段;四川新一轮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依法治省任务依然艰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不是个例……

复杂严峻局势前所未有,多重特殊困难的集中考验前所未有,多重艰巨任务的密集交织前所未有。

四川该如何重建芦山地震灾区?四川该如何“重建”经济发展方式?四川该如何“重建”政治生态?四川又该如何“重建”豪迈前行的信心?

每一问都是紧迫课题,既有表象上的暴风骤雨,又都涉及深层次制度之本。每一问又都是时代命题,与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的实践相关,也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相关,更与四川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幸福生活相关。

新一届省委以坚定的政治定力、高超的执政智慧,带领四川人民砥砺前行,从理论和实践上一一作答。

善弈者谋势。面对道道难题,省委把握国际国内大势,对省情作出“六个基本判断”:

——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解决一切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

——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树立“后发也要高点起步,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理念”,主动转方式调结构、走转型发展之路。

——改革是解决制约四川发展突出问题的根本路径,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

——四川面临的社会矛盾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更重,必须把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

——四川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比较突出,班子队伍建设任务繁重。

顺势而为,省委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抉择:

确定战略目标——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奋力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完成战略布局——推动“四个全面”在四川落地生根。

突出战略重点——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发展战略”。

一年紧跟一年,一步紧跟一步。

四川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着力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坚持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新时期治蜀兴川方略的顶层设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地生根。

四川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明确了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实施依法治省《纲要》和《决定》,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把四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出台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决定》,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新时期治蜀兴川方略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

在方略的指引下,五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生态根本扭转。

如同正在起飞的飞机,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真正飞起来。与众多西部省份一样,四川也面临如何处理好“加速度”与“调结构”关系的难题。省委顺势而为,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一套发展速度的西部辩证法

“连续三年的下跌势头止住了!”岁末年初,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预计,2015年五粮液销售额和利润有望双双实现正增长。

一个地区和一家企业在速度的追求上应该是一致的,有学者这样打比方,如同正在起飞的飞机,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真正飞起来。

四川就如同一架加足马力正在冲上云霄的飞机,但是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气候条件——经济新常态。与众多西部省份一样,四川也面临处理“加速度”与“调结构”关系的难题。省委顺势而为,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不动摇,创造性地提出一套发展速度的西部辩证法:

既要转,也要赶。保持一定的速度是为转型留出空间,而加速转型是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这样的两难关隘,已经成为不得不闯的一道关口。像四川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唯有闯关成功,才能大踏步赶上全国步伐。

四川闯关,靠的是马不停蹄的苦干。

省委书记王东明率先垂范:2014年上半年先后召开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工作座谈会;去年四五月又接连召开川南经济区发展座谈会、成都经济区8市座谈会、川东北和攀西经济区7个市州工作座谈会……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研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正在成为四川推动发展的常态。

四川闯关,靠的是立马亮剑的有为。

有为,是政策上善打高密度组合拳。2014年6月,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稳增长十六条政策措施;2015年4月,四川再次打出被媒体称为“36计”的稳增长组合拳;2015年7月,又出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10”组合拳。密度之高,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振奋。

有为,是执行中拿出铁腕超常举措。2015年3月,省委、省政府派出11个经济工作督查调研组分赴全省19个市州、深入108个县市区和633户企业,开展“稳增长”督查调研。事实上,每个季度都有这样的大督查,由省领导联系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带头苦干实干。

四川闯关,靠的是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决心和智慧。

有进,着力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

也有退,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经济“轻”装上阵;通过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多次清理规范,四川成为全国设立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的省份之一。

时间是对这套发展辩证法成效的最好检验。

这几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直快于全国水平。2013年比全国快2.3个百分点,2014年比全国快1.1个百分点,2015年比全国快1个百分点。在稳中有进的基调中,四川逆势上行,成为西部经济总量率先撞线3万亿元的省份。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判断转型是否在发生,关键看是否具有转型意义的里程碑事件。这几年,四川发生了一系列后发赶超的标志性事件——

基础设施后发赶超。以开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标志,四川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信息等骨干工程,特别是新增进出川大通道12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成型。

协调发展后发赶超。以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为标志,成都经济总量过万亿元,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市州达到14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有望达到109个,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加速形成。

动力切换后发赶超。以跻身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标志,四川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劲头正足,仅2015年就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07户,398个高端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

开放水平后发赶超。以国家级中韩科技园落户四川为标志,一批国别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央企合作园区签约落地。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次第举行;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9家,四川正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

辉煌过去,四川靠的是改革;追赶跨越,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数以百计的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几乎将四川版图全部覆盖,放眼望去,满目尽是“改革色”,改革已是今日四川之常态。

1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通知,批复同意成都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是继去年9月我省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国家再次将重大改革试点布局在四川。过去三年多来,四川已经承接120多项国家级改革,数量居全国前列。

空间上全域覆盖。摊开一张四川地图,数以百计的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几乎将全省版图全部覆盖,放眼当下四川,满目尽是“改革色”。

内容上全面展开。改革范围涵盖简政放权、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科技体制、民生事业、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从单兵突进到整体推进。

辉煌过去,四川靠的是改革;追赶跨越,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四川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正是“改革先行者”。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繁重的任务,立足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直面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四川始终以改革作答。无论内外部形势如何变化,多重任务挑战如何艰巨,四川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不变,步伐不慢,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014年2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大改革,确定256项改革事项,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此后,省委深改组和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项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280多个改革方案,平均每个月有超过11个改革方案获得通过。

看简政放权“先手棋”,省级保留审批事项精简为280项,是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

看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以上核准的事项,也是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

看民生事业改革,在西部率先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全面建立。

……

去年9月,四川成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两个月后,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要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从试验区的“国家使命”到先行省的“四川定位”,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更高,决心更大。

省委制定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明确未来五年将从14个方面推出256项改革举措。

更长远的改革蓝图已经铺开。

全面深化改革正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自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启动以来到去年11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的总数达到100万。这意味着,过去近两年时间中,四川每一分钟就有超过一个的新市场主体诞生。

受益于投融资领域的改革,2015年前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近2.3万亿元,增长1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受益于农村领域改革,全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持续增长,截至去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1.7万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5.8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703家。

受益于国企改革,去年全省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3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74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971亿元、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48.3%、11%、17%,超额完成“4个10%”的奋斗目标。

同样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全省经济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7.4%回升至全年的7.9%,支撑四川经济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变革,已是今日四川之常态。

原标题:治蜀兴川的关键五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