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未来火车北站啥模样?呈现“门楼”建筑形态

2016-02-05 10:4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作为我市地标性建筑之一的火车北站将会“变脸”成啥模样?改造后的火车北站又会有哪些新亮点?记者昨天就此做了一番打探。

整体概况

成为现代便民的交通枢纽

市交委轨道处负责人介绍,火车北站最初设计时,最高聚集人数为7000人,仅能承担4万人/日的到发作业。目前,春运高峰期时,每天要发送10万旅客,因此改造势在必行。改造完成后,北站的运输能力将达到日均发送20万旅客。而按照规划,未来四川将新建不少高铁,包括成都到西宁、成都出发经新机场到昆明,新的高铁建成后,对于火车北站的要求也会更高。因此,此次北站的改造,将会打造一个高铁交通枢纽。

目前,火车北站存在交通混乱情况,包括两个公交车站,停车困难等,此次改造,将会把公交、地铁1号线和7号线、长途客运车站、出租车统一规划进来,建新的停车场,打造一个综合立体、现代便民的客运交通枢纽,乘客在此进行各种换乘都将更加方便和快捷。借助此次火车北站改造的契机,还会对火车北站南广场、人民北路的相关区域进行改造升级,包括对部分批发市场的搬迁,进而带动火车北站周边区域的发展,形成更加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区。与此同时,因为车流量、人流量大,目前火车北站的治安和卫生环境有待治理,通过此次火车北站的改造,进而实现对整个区域的治安、卫生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的居住质量。

广场布局

南北向中轴线对称格局

据记者了解,火车北站配套综合客运枢纽呈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局,成为城市中轴线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成都火车北站站房工程共同组成了成都市的“门户”。在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路网基础上,还对同成都火车北站配套综合客运枢纽冲突的局部道路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优化。

改造中,结合场地特征,设置南、北两个集散广场。南广场地面为南景观广场和人流集散广场,组织进出火车北站站房旅客的流线。南广场设置小型公交到发站;地下一层为铁路出站通道的过渡段和地铁转换层,与地铁1号线非付费区连接;地下二层为社会停车场。北广场为多层复合型交通集散广场,人行交通及机动交通在地面层和高架层实现换乘;地面层分别设置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公交场站和长途客运站。

交通流向

采用互不干扰交通组织方式

在安全与方便的前提下,改造后的火车北站实行人车分流以及综合客运枢纽与公交、出租车、铁路等配套交通互不干扰的交通组织方式。进出站旅客的交通在站房、入口广场、集散大厅或者公交、出租车站场之间进行,而进站客车由玉居庵路高架平台到落客区,再停入停车场。出站客车则从停车场到发车区,再由发车区从北侧(赛云台路)和南侧(玉居庵路)两个方向驶出,未与旅客步行流线或者配套公交、出租车、铁路和轨道交通等交通流线交叉——这也是与竖向设计最佳结合的体现。地下空间的社会车辆则从高架匝道、赛云台路出口、西侧道路等多个方向驶出,完全跟客车流线分开,互不交叉。

在人流方面,未来人流流线主要分为城市搭乘长途客车人流和成都市火车北站的铁路客流这两类旅客流线,城市方面搭乘长途客车人流从社会车、出租车及公交车站场通过集散空间进行换乘,铁路客流通过地面层和夹层集散空间与公交及客运枢纽之间实现联系。而客运站房旅客购票位于北侧一层及南侧一层夹层的售票大厅,既方便从南面进入客运站房的旅客人流也方便从北侧进入客运站的客流,同时也方便从南侧公交换乘过来的城市人流。出站人流则是在公交枢纽端下客区通过南侧一层夹层集散空间、地面广场、地下换乘空间,分别与长途、公交、出租车、社会车及铁路和地铁之间进行换乘。

建筑造型

呈现“门楼”建筑形态

在建筑造型设计构思方面,火车北站扩能改造配套枢纽工程项目总体着眼于四川印象与当代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建筑的融合。建筑形象设计主题为“蜀风竹韵、蓉城花开”,从蜀锦刺绣中飘逸洒脱的意境中提取菱形的形态,结合四川地区竹节意象,结合城市空间的轴线序列延伸和城市门楼的空间寓意,通过连续组合的建筑形态来表达客运枢纽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同时“门楼”的建筑形态与铁路成都北站一脉相承,并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激流勇进的动态感彰显了其自身独特的标识性。

造型通过现代建筑手法的演绎,以独特的构筑方式,在保证墙面流动感的前提下,巧妙地解决了建筑采光与遮阳的问题;同时,汽车站房的造型、色彩与成都的城市面貌交相呼应,互为映照,使长途客运站完美地融入到城市空间轴线之中,并延续城市内在的肌理。

同时采用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刚劲有力的简练线条勾勒建筑轮廓,以生态实用的装饰构件丰富细节。奔放雄浑的建筑外形既体现蓉城人坚韧刚强的性格特质,又展现飞驰的速度感、科技感。办公用房和高大的候车大厅高低错落,简洁流畅的线条将各部分空间连成了整体,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实有致,将现代化车站的宏伟壮观融入动感之中。

景观设计

设置南北两个景观广场

火车北站地处城市建成区,周围建筑密集,长年人流、车流量大,周边区域外来流动人口多。北站枢纽改造总体用地范围小,其中站前广场北广场基本都位于地下建筑之上,四周外围少部分区域直接建设于现有地坪之上;南广场绝大部分属于地下建筑,四周外围有部分区域直接建设于现有地坪之上。考虑到站前广场本身的绿化景观设计受到限制,在局部可利用地带尽可能多地进行绿化种植,并以此提高广场的环境品质,以各种线性的铺装地面给旅客以指向性的引导。

为了便利客运站人流的进出流动与临时停留,同时兼具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客运站站前广场进行设计时,以满足功能为先导,同时做到提升城市形象。根据客运广场的组成要求,其中包括休息坐凳、升旗台、中心集散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及配套经营服务设施等部分。其中北景观广场位于北长途及公交场站两侧,绿化以乔木为主,设置城市家具,给旅客一个户外等待和休息的空间以消除换乘车的疲劳,南景观广场位于南广场中间地带,绿化设置于南景观广场两侧,采用具有区域特色的乔木,结合城市的特点设置景观小品和城市家具,体现成都市旅游城市的特点;广场采用大尺寸的花岗岩进行铺装,同时设置两个采光井,便于地下负一层采光。

本报记者 袁弘 图片由成都交投集团提供

原标题:布局:南北向中轴线对称格局 外观:呈现“门楼”建筑形态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