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揭秘水下考古 能见度差时只能靠手摸

2016-02-10 08:12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考古现场发现的152毫米副炮弹头。

揭秘水下考古能见度差时只能靠手摸 

相比地面考古,水下考古不仅所用的技法不一样,困难也要多很多。已经有11年水下考古经验的周春水透露,水底考古要面对能见度、洋流、温差等诸多问题。有时候海底水温只有两三摄氏度,呆20多分钟就不得不赶紧上去。而近海考古海水浑浊,有时候能见度为零,考古只能靠手摸。

为了发掘水下的古代遗址、沉船和水底文物,水下考古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兴起。不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潜水技术和装备获得发展,水下考古才得以建立。中国的水下考古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

水下考古不仅需要潜水工程技术、海洋勘探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技术支持,还需要从事水下考古的队员在专业考古技术培训外,接受潜水技术培训,最终具备在水下实际操作探方、进行测量绘图、拍照摄像等能力。而少数队员还得具备独立驾驶舟船、快艇等船舶的执照。周春水说,中国的水下考古队员,全部拥有“国际三星级”潜水员证书,能在30米以内的水深工作。其中接受过专门培训的,还可以在60米水深内工作。

在下水之前,考古人员将提前进行水下物探。周春水说,水下物探的设备包括多波束水下声呐、浅地层剖面仪、旁侧声呐、短基线系统等,它们将帮助考古人员对海底情况有一个较为直观与全面的分析,便于在大范围内探测并发现水下文物。待圈定大致范围以后,就是考古队员下水。这次致远舰调查,队员们背的压缩空气就有40多公斤,而另外10多公斤设备,则主要包括相机、测绘等工具。

对中国的水下考古队员来说,还有一些特别的困难需要克服。周春水说,中国近海考古,来自海生物的危险较少,但近海污染严重,能见度极低。即使带了水下探灯,能见度也只有一两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能见度为零。在这种情况下,考古人员工作只能靠手摸。

除此之外,水下考古虽然大多数时候在夏天进行,但致远舰调查有几次时间安排在了4月,“结果潜到海底水温只有三四摄氏度,呆20多分钟就全身冻僵,只能赶紧走人。”更尴尬的是,近海渔网多,考古人员不小心就会撞上渔网缠住身体,此时只能让船上的队员赶紧拉人上岸。但如果队员上浮过快,极容易撕裂肺部。因此,渔网在台风、洋流等之外,几乎成了中国水下考古队员最大威胁。

不过,自2007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出水后,中国水下考古已经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致远舰考古现场。

 

打捞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 本文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原标题:揭秘水下考古能见度差时只能靠手摸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