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益西达瓦:精准扶贫要克服心理疲惫

2016-03-04 15:57   来源: 四川新闻网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益西达瓦做客川网会客厅

 本期嘉宾: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 益西达瓦

四川新闻网北京3月4日讯 截至目前,甘孜州共有贫困村1360个,贫困户48433户,贫困人口197464人。

似是担心回答记者的问题不够精确,在接受专访前,益西达瓦特意将一部平板电脑摆在了手边,却全程没顾得上看一眼。平板电脑中,装着甘孜州扶贫工作的全部数据,而在他对面或坐或蹲在地上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数十家媒体记者。

媒体眼中聚焦的,正是益西达瓦未来一年即将完成的脱贫攻坚目标,以及与之配套的种种方案——2016年,甘孜全州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是完成281个贫困村退出和3.2275万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扶贫,就要克服心理上的疲惫。”他在扶贫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具体而准确,让人眼前一亮。

谈扶贫意识:精准扶贫须首克“疲劳综合症”

贫困发生率高和贫困程度深是甘孜州贫困人群的两大特点。“甘孜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工作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从八七扶贫攻坚到新时期十年扶贫,再到精准脱贫。”益西达瓦介绍说,正是因为当地扶贫已持续多年、度过多个阶段,因此要首先克服一种“疲劳综合症”,“多年的常规扶贫工作下来,时间长、基础差、工作量大,有的工作人员慢慢地有些疲劳了。”

“精准扶贫方案刚下来时,甚至有人都不适应,说‘这些我们都会做啊’,实际上,精准两个字和过去就有很大区别。”益西达瓦表示,面对接下来的任务,干部群众首先就要克服这种意识,“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数字的清查、对贫困人群的逐一核实。”

此外,甘孜州广袤的牧区扶贫工作难度也被视为最大的问题之一。“牧区贫困有历史原因,也有客观条件限制——海拔高,气候恶劣,生存环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欠账太大,公共服务短板太多,牧区成为了甘孜州扶贫工作的重点、难点。”

“对标精准上,省里提出了六个精准,首先就是人要弄精准。”益西达瓦表示,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需要综合分析,并不能一以贯之,“致贫原因往往是多元性的,要把原因弄清楚了,才能决定下一步该如何‘扶’的问题。”

益西达瓦表示,从省里提出“五个一批”,到进一步制定的十个方案,再到新的工作计划,“我们自己也有一些考虑,前两天州里已经开了第三次精准扶贫大会,除了一对一的办法外,还有综合的扶贫举措,各方面工作目前都在积极落实中。”

众多媒体聚焦扶贫工作

谈扶贫落实:说一百次不如“逗硬”一次

“此外,我们还要把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逗硬’,如果这里一松,可能就要出问题。”益西达瓦如是总结道,“我们首先就是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认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干部要实实在在地去调研、调查,究竟过去的工作有没有漏洞?”

益西达瓦介绍,兜底工作是最需要抓好的一块,“今年我们安排了三个工作组,就要下去查兜底,比如拿低保的户数到底有多少,有没有人情保?有没有‘大锅饭’?我们的要求是把这些水分挤干,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忽悠。”

“检查下来,政策不‘逗硬’,不是对不起自己,而是对不起老百姓。”而甘孜州的“逗硬”也真正在执行,益西达瓦表示,去年,巴塘县在扶贫过程中出现了没有按规定执行的情况,两位党委书记被就地免职。

他表示,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从制度层面来综合施策,“我们也制定了各类监督政策,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缴纳保证金,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同时,加强明察暗访力度,实行‘周报月会’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整改落实。所以说‘说一百遍不如逗硬一次’,这个效果比什么都好。”

他们也因此收获了成效。“十二五”期间的五年,是甘孜州发展历程上投入力度最大、项目建设最多、基础设施改善最快、发展质量效益最好、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五年,益西达瓦总结道,甘孜州的发展遵循着“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总体路线,一优先,即优先发展旅游;二有序,有序发展矿产、有序发展水电;三加快,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产业,“改革一旦展开,工作也就上去了,稻城以前是省定贫困县,去年财政收入已经迈过亿元大关。”

“按照这一路径,我们的发展信心很足。”他表示,甘孜州共有18个县,贫困人口19万,每个县平摊着1万人的贫困人口,“同步小康的目标我们是一定能实现的,过去的五年,国家投入很大,甘孜州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地在发展。”他举了一个小例子来论证甘孜州的发展信心,“3月1日,我们的第三个机场——甘孜机场已经破土动工了。”

谈包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探索试点已在石渠展开

除了精准扶贫工作外,包虫病等传染病防治问题也是益西达瓦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地方病去年得到中央、省委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石渠县包虫病。”他介绍说,实际上,包括肺结核、牧区的妇女妇科病等等在牧区都很普遍,州里因此采取了对应的方案,“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做了全面安排,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探索试点已经在石渠展开,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制定了六个行动方案,目前正在推进当中。”

“如何落实呢?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狗的管理,我们提出‘灭病犬,治病人,奔小康,’按照这样一个主线在做这件事。”他介绍说,对于包虫病的传染源头,石渠当地已为每家每户的狗做了一个项圈,“这家人和狗的相片都被储存在项圈内的一个芯片里,以对犬只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其次就是水污染的防治,解决方案则是打深井,“狗的粪便一般只能污染地表水,所以我们针对性地提取地表50米以下的饮用水,去年花了7.4亿,全州饮水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除此之外,就是牛羊的驱虫和牲畜间的包虫病防治。他表示,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开展,对群众的宣传也在火热开展,“石渠县是我的联系点,群众们都很支持这个事情。”(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董焦 陈淋)

原标题:[全国两会·川网会客厅]益西达瓦:精准扶贫要克服心理疲惫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