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媒体看成都:综合治理成就生态宜居之城

2016-03-08 09:44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前段时间在全球热映的电影《功夫熊猫3》中“熊猫村”让观众眼前一亮。山间缭绕的雾气、郁郁葱葱的树木,好一幅如画般的美景。然而“熊猫村”的原型正是成都市内风景美如画的名山青城山。

作为长江上游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都一直以来都有生态保护的良好传统,并以宜居城市著称。

近年来,一大批国字号的“绿色荣誉”更是花落成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这些都是对成都追求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最佳肯定。

成都的优美环境,持续不断地给市民提供着“幸福感”。这背后,是成都人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不懈追求和持续打造,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环城生态区

85公里绿色走廊初现

白鹭湾,绿草茵茵,溪水潺潺,市民刘女士一家骑着自行车在此游玩,畅快地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放眼望去,眼前的湖、花、草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中尽是花草的芳香。

白鹭齐飞花海、游人徜徉湖畔……白鹭湾生态湿地,是成都市近郊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生态园地,这里还有200余种植物,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

和白鹭湾生态湿地同时建成开放的,还有位于城南的锦城湖。如果从空中俯瞰,在元华路和绕城高速相交的4个角,各点缀着一片碧蓝色的湖泊。虽然4个湖泊被道路隔开,但各湖区之间其实有暗渠、水沟相连,四湖一体,构成了锦城湖。

如今,走在锦城湖畔,盈盈的湖水清可见底,水草摇曳,环湖道路上尽是休闲、锻炼的市民——一幅“城市绿色客厅”的画面生动呈现。

然而,这仅仅只是成都环城生态区这个庞大生态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成都启动“环城生态区”建设。按照“把生态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优先打造”的思路,成都市将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设立为环城生态区,极大地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成都的生态环境。

根据规划,环城生态区总规模187.15平方公里,具备生态保护、水资源调蓄、休闲运动、文化景观、城市应急避难五大功能,构成绿意盎然、水韵悠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大都市湿地景观,为成都戴上一条“绿色项链”。

据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已建成各类生态项目41个,环城生态区生态本底得以不断优化,初步呈现环中心城区8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

驱车在成都的绕城高速和三环路上走一走,就能切身感受到这一绿化带的珍贵——在成都市三环路这样的城市核心空间,路两旁的绿化带能拓展到50米的距离;而在稍远一些,全长85公里的绕城高速周围,这一数字则是500米。用一位成都园林工作者的话说,“城市发展到哪里,绿色就蔓延到哪里。”

目前,环城生态区中的锦城湖、白鹭湾生态湿地、龙泉驿花田湿地等7个湿地已建成,高新中和湿地、双流江安湿地、高新绿洲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待全部建设完成后,成都市民乘公共交通30分钟即能享受环城生态区森林、湖泊、湿地、绿道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

多措施并重

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温润的气候、厚重的文化、包容的个性、精致的美食、丰富的美景……作为一个特大中心城市来说,拥有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不过,对于面积日益扩大、建设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成都来说,管理,尤其是精细化的管理才是打造宜居城市、让市民享受舒适生活的保障。

最近,家住成都市督院街的小李惊喜地发现,曾经陈旧破损的路面被沥青路面所替代,人行道、园林绿化也焕然一新。

随着督院街的提档升级,成都商业街及督院街片区12条道路整治提升工作全部完成。“这些路,现在好安逸哦,开上去特别舒服!”这是每天穿梭于成都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司机老陈对成都中心城区中小道路提升工程的称赞。

为不影响市民生活而选择“夜间作业”,路面“黑化”是通过在原路面层上加铺SMA高标准沥青层,道路上的井盖要做到“防沉降”“防盗”“防噪”,为避免对道路二次开挖而在整治中同步埋设地下管网……这些细致的安排都在道路提升工程中得到落实。

城市管理无小事,小事连着千万户。成都的精细化管理涵盖了城市的方方面面。

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老旧市场改造,大气雾霾、河渠污染、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违法建设、农村环境的治理,2014年,成都市启动“四改六治理”工程,而开展这一大规模民生工程的目的就在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乡环境品质。

家住洗瓦堰的刘大爷每天晚饭后都要去河边走走,这条河起于望江宾馆沙河洗瓦堰水闸,全长8000米,平均河宽8米,是灌溉和区间排洪主要河流。“以前,这条水渠淤泥堆积,满是生活污水,一到夏天,蚊蝇滋生,臭气熏天,每天路过都要捂着鼻子,在河边悠闲散步只能是想象。”刘大爷说。

经过治理,洗瓦堰迎来了新生。通过污水管网改造,已经没有直排污水进入洗瓦堰的管道了。“治臭、治脏、治乱,整治工作行动得确实快!”李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而来自北方的小李,最近更是在朋友圈炫耀起自己早上起来看到西岭雪山的美景。“近年来,成都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持续改善。”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说,“去年还一度能看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场景。”

有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PM2.5下降幅度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前列,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随着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一系列“创新工程”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真实变化,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建美丽典范

持之以恒的绿色打造

2月18日,成都对外发布《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未来10年,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重点指标18项,计划总投资5000多亿元,建设238个生态文明重大项目。

成都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规划,将助力成都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未来十年,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成都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并探索由“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促增长”转变的有效路径。

以白鹭湾为例,生态湿地的建设,不仅产生了生态效益,同时具有丰富的建设和发展空间——花田湿地,可以种花卉,也可以开垦农田;生态美化、空气净化之后,也相应带动了周边的酒店、住宅、物业等产业的升值。

而紧邻白鹭湾的“三圣花乡”,作为成都乡村旅游的成功典范之地,如今已提升为自然风光和艺术氛围相映生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目前,三圣花乡片区已经吸引了数百名艺术家,其中,围绕着“蓝顶艺术中心2号坡地”,就聚集了三四百位,甚至有人认为,这里几乎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知名的艺术家群体聚居区。

现在,三圣花乡传统的“农家乐”,有许多已经转变为“艺家乐”,人们不仅可以在农家小院里品尝到特色餐饮,还能在其中发现书画艺术展厅,欣赏山水画、竹雕、收藏品、文创产品和音乐。

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找到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发展之道,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才能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将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加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建设,拓展城市立体绿化空间,打造环城绿廊,建成环城生态区,发展城市走廊间组团式绿地。

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生态环境的改善则更加实在,那是每天在绿道上晨跑享受着与清风一起吹来的花香;是每天上班路上从车窗外一眼望去的春绿秋妍;是带着孩子从公园或小区绿地上优哉走过的笑声;是工作疲累之后在扬着花香的露天茶园里品到的温暖气息……

(原载《香港商报》3月6日A6版)

原标题:成都:综合治理成就生态宜居之城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