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成都3月12日电 今年春节,通了电的彝族寨子大岩洞村格外热闹,前来回访的四川省雷波县供电公司员工肖长春惊讶地发现,通电半年多,村民马黑子古摇身变成了“电器达人”,电焊机、切割机、角磨机……“我要把村子里损坏的铁工具都修好。”正在焊接农具的马黑子古嘿嘿一笑,“以前背到40多公里外的镇上去焊,来回要花一天时间。”
包括大岩洞村在内,四川省最后一批无电村去年全部通电。“十二五”期间,四川实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等重大工程,总投资103.7亿元,累计解决和改善35.8万户、148.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四川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往细处做、向深处推,让更多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像无电村通电这样的攻坚行动,正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深入展开,全省基本民生保障守住底线,逐步提标扩面。
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十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纳入其中。2014年,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着力攻克民生短板。2015年,20件民生大事再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年收入低于国定扶贫标准的农村低保对象发放特殊生活补贴、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日前确定的2016年10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各级财政拟安排资金1329亿元,20件民生大事中有12件与脱贫攻坚直接相关。
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真金白银。近年来,四川民生支出持续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左右。近两年实施的民生大事中,中央和省级投入比例由2014年的66.7%提高到2015年的79.7%。这样安排,既强化了省级财政投入对全省民生改善的引领作用,也减轻了市、县财政压力。“以后得病就先在社区看。”家住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的刘女士,头一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出结肠息肉,利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第二天就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顺利手术。分级诊疗改革在四川各地已初见成效。(原载2016年3月13日《人民日报》)(记者张文)
原标题:今年再确定10项工程20件大事 四川 民生实惠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