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7日讯 2月15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四川新闻网记者注意到,扶贫作为四川在“十三五”期间一项重大任务,在《规划纲要》中被单独成篇论述。提出要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为主战场,统筹推进“四大片区”内外扶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扶贫专项方案,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
《规划纲要》提出,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实现稳定脱贫。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鼓励贫困地区对外探索开展产业园区合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劳务培训,引导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合作,鼓励用人单位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合理实施移民搬迁和灾后重建帮扶
《规划纲要》指出,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对象,科学合理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统筹规划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和扶持搬迁贫困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拓宽移民安置群众致富增收渠道。积极开展科学重建和政策帮扶,有效解决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贫困人口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帮助灾区贫困人口脱贫。
全面完成芦山、康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巩固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畅通生命通道,支撑灾区长远发展,确保灾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强化社会保障政策性扶持
加强政策性扶贫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编制兜住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把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自愿集中供养,将贫困地区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脱贫攻坚九大重点扶贫工程
《规划纲要》还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九大重点扶贫工程:
基础设施扶贫工程。大力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甘孜、凉山交通大会战,开展“五小水利”工程、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和通信网络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突出问题。
新村扶贫工程。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加强公共服务配套、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实施扶贫新村建设11501个,完成5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农村廉租房16.65万户。
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让贫困群众更多分享发展收益。发挥旅游业、光伏产业等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
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合理布局安置点,因地制宜确定搬迁安置方式,完成116万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确保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方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生态扶贫工程。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促进地震灾区重建与生态扶贫结合,帮助灾区贫困群众加快脱贫奔康。
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机制,率先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健全资助困难学生体系,实现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继续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连片特困地区中职招生10万人左右。
医疗卫生扶贫工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与新农合有效衔接的大病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社保兜底扶贫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有效提高社会保障扶贫水平。
金融扶贫工程。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加强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小额信贷支持。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
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场所建设,推进“视听乡村”、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实施广电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记者 杜玉全)
原标题:[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九大重点扶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