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19年竞争与合作 成渝迈向一体化发展(2)

2016-04-11 06:5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同城思维”成渝携手这五年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济学家林凌认为,这意味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出台,14年路程终于走完。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水平最高的区域。”这一定位得到各方认同,两地迅速行动。以广安为例,为重庆工业配套的企业涉及8个行业251户,隆创动力、银钢凸轮等一批重庆知名企业将生产基地和总部迁至广安;视线转移到资阳,当地从重庆引进投资约10亿元的纺织产业、投资近9亿元的农机产业,和成都共建了成资工业园。

在此基础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6年3月通过。从经济区到城市群,分析认为,从区域发展到城市化,以产业发展到以人为本,这是一个更大的跨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地一体化。

当然,川渝合作同质化问题突出,竞合关系微妙,也是不可忽视的现状。“要克服两个城市发展之间的各种内耗,还是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进行引导。”专家认为。

事实上,在成渝城市群概念提出之后,川渝两地确实迈得更快。

去年5月,四川·重庆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交流会暨工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成都举行,重庆市长黄奇帆率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考察,两地首次围绕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达成备忘协议,将共同推动交通、信息、市场一体化,共同加强公共服务互助、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动、产业发展合作。

从方言、火锅到文化,辩了19年

川渝两地,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互不服输?现已无从考究了。

19年来,川渝究竟在争什么?仔细梳理后发现,两地民间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文化、饮食、方言、美女等方面。

首当其冲是文化之争。重庆是山城,当地百姓为巴人后裔,推崇巴文化,性格耿直火辣,城市雄奇险峻。成都地处成都平原腹心,成都人做事细腻,生活悠闲,城市美丽雅致,文化底蕴浓厚。很多人认为,成都更有人文氛围,名人辈出,城市生活气息更浓。重庆立即举出陈坤、李云迪的例子,说这两位气质男神都是重庆出产的。比较两地人,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重庆人的性格是花岗石做的,很硬很直;成都人的性格是用橡胶做的,软绵绵的。”

其次是饮食之争,这一直是争论的主题之一。最著名的则是长达二十多年的火锅之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重庆的麻辣火锅逐渐传入成都,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庆有品牌的火锅才铺天盖地进入成都,大有攻城略地之势。而眼看自己城池失守,成都人却是另有高招,放眼四海,用“拿来主义”减其辣增其香,将传统火锅演变出鱼头火锅、鳝鱼火锅、药膳火锅、酸菜火锅等花样,味道千变万化。

再次是美女之争。关于美女之争,是两位网友口水战永恒的话题。一种说法是,成都美女有味道,皮肤水色好,会吃会穿会打扮,声音嗲嗲的,说话像唱歌。在成都,女人就是生产力,美女就是经济。而另一种说法是“山城多美女”,重庆女人美得有一股霸气,她们不能同成都女人比气质,却可以同成都女人比腰身,重庆女人练就了一副好身段,修长而苗条。

还有方言之争。重庆话好听还是成都话好听?方言也是成渝两地最纠结的一点。虽然在外地人听来,成都话重庆话差别不大。可在两地市民听来,这区别可大了。成都话婉转,儿化音多;重庆话很多平舌音,不拖泥带水。成渝两地的人,都喜欢模仿对方的口音说上那么几句调侃的话。比如让成都人念“三碗三两番茄蛋炒饭”,就会比较费劲,也会招来重庆人的笑声。一种较为折中的共识是,女孩说成都话好听,男孩说重庆话好听。

越辩越亲热,川渝人逐渐取得共识

2015年,一位网友手绘的“成都和重庆的区别”组图在网上迅速传开,这组把成都和重庆摆在台面上“PK”图片不但没有掀起“口水”之争,反而引起强烈共鸣。

“真实”,“非常认同”,诸如此类的评价在网络上呈现一边倒,透露出两地人早已有的共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位四川游客如此评价重庆,“你可以从平地直接走进一幢高楼的十几层,还可以乘着轻轨穿行在摩天高楼的森林中,看朝天门两江交汇一清一浊的盛景,上半城云集繁华的解放碑、CBD,下半城重庆熙熙攘攘的码头,棚户区……凡此种种,整个山城是立体的、梦幻的。”

同样有重庆游客这样感受四川,“四川人骨子里有一种闲定气韵,安逸之心与活力并存,生成一种独特的闲散生活方式,随处能感受到历史、人文和现代交融。”

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张想玲田雪皎

原标题:19年竞争与合作 成渝迈向一体化发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