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北大博士吐槽朋友圈 盘点三大“刷屏奇葩”

2016-04-12 15:17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新媒体专电 近日,一篇题为《北大博士:退朋友圈保智商》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在“鸡汤文”“标题党”和微商广告等“占领”朋友圈的今天,一些网友调侃“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税”。专家表示,公众应提高媒介素养,达成朋友圈“共识”,实在不喜欢也可关闭该功能。

北大博士“吐槽”朋友圈

《北大博士:退朋友圈保智商》近日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开来,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与思考。

作者“破破的桥”为北大博士。他在文章中称,生活谣言、伪科学、心灵鸡汤等无效信息充斥网络。这一情况,在朋友圈尤为泛滥。

“破破的桥”说,谣言迎合了人们的刻板印象,瞄准了人们普遍的经验盲点。打着科普旗号的伪科学帖,瞄准了公众知识盲点,有时会诱发人们的恐惧心理。心灵鸡汤则是摸准了人们的“逻辑缺陷和情感需要”的软肋,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破破的桥”对朋友圈无效信息乱象的批判,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上海网友“乌子虚”说,“微信朋友圈无非几种:炫富,晒美,炫旅游;微店,鸡汤,求投票”。有网友说,对“全世界震惊了”“是中国人就转”“马云哲学语录”“不要再吃这些了”已经无力吐槽。网友“Forgetting”直言,自己被朋友圈里的无效信息“虐得很惨”,大量的信息垃圾耗费了时间和流量,如今他已“退圈”。

也有网友表示,提高自己的辨别力才是关键,在转发朋友圈消息前,要先“过滤”下,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有网友提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中老年微信用户的朋友圈已成为无效信息的重灾区。立即有网友表示,“要把这篇文章转给我妈。”

“刷屏奇葩”大盘点

当社交网络给人天涯之远近如身边的便利之时,令人困扰的事情也随之而生。“刷屏奇葩”让不少网友直呼“不能忍”。

——群发助手检测删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打开群发助手,群发此信息。弹出来好友验证就证明对方把你删了,别让删了你的人占用你的内存。”一年之内,上海市民陈嘉三次收到了同一个人发的这条微信消息。

“第一次觉得没啥,还挺理解的;第二次觉得有点烦;第三次就把他删了。”陈嘉说,本来不常见面的朋友发来信息还挺高兴的,但一看是群发助手验证就兴趣全无。“老发这样的信息有点不考虑对方的情绪,感觉对方的信息也比较闭塞,以后交流估计也非常少。”

——微商面膜“三天变脸”,“三无产品”数不完

面膜使用前满脸痘痕,用后皮肤马上“吹弹可破”。在从事新媒体运营的高君说,自己的朋友圈之前有不少人在卖面膜、做微商,经常发这样的对比图。

较之于一天发15条图文并茂的动态、“不肯给熟人赚钱,结果被陌生人坑”的道德绑架,高君觉得微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还是产品安全问题。“说什么喝花茶能减肥、能美容,仔细想想,三无产品你敢喝?”

——老人常年“迷路”,孩子经常“被拐”

不转发锦鲤本月必有灾、起底披着国货外衣的日货、转发此信息至微信群可获得红包……在广州某银行员工穆舒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谣言。

最具迷惑性的是“真假掺半”“旧闻新说”的谣言。穆舒说,“看起来时间地点人物确凿,但实际上不知道传播了多少遍,从QQ空间到微博,现在又到了朋友圈。”

穆舒说,对这类谣言长辈最容易中招,“一翻我妈朋友圈,骗局揭秘、老人小孩走失等谣言不少。她也不一定都信,但总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原标题:如何刷朋友圈不交“智商税”?——论微信朋友圈的正确打开方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