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胃癌死亡率居消化道肿瘤之首 医生:火锅别吃太辣

2016-04-15 07:1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廖雅莉   责任编辑: 史建婷

火锅别吃太辣太烫。

烧烤食物容易致癌,最好少吃。

近日,由陈坤白百合主演的《火锅英雄》勾起了观众的食欲,不少人看着屏幕流口水。不过据重庆媒体报道,如果经常吃火锅,吃得又辣又烫,容易导致食管癌、胃癌发病率升高。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周。据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显示,2014年四川恶性肿瘤死亡率,胃癌排第三,食管癌和结直肠肛门癌紧跟其后。最近几年,三六三医院接诊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明显增加,医生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不良饮食习惯造成。

胃癌死亡率居消化道肿瘤之首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93.4万例,其中有近40万例在中国内地;患病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名中国人死于胃癌。”四川省肿瘤医院肠胃外科主治医师赵平说。

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

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2015年,四川省肿瘤医院共完成300余例胃癌手术,比2011年新增了100余例。2014年,四川恶性肿瘤排名前五位的是:肺癌,其次是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肛门癌。

“胃癌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首位原因就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赵平表示,四川人喜欢吃烧烤、腌腊食物、酸菜泡菜以及放久的肉等,腌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亚硝酸盐,摄入过多容易发生癌变。另外,如果食物放置过久,比如吃剩下的菜等,也容易产生亚硝酸盐。

火锅不会致癌太烫容易损伤胃黏膜

四川人喜欢吃火锅,出一趟远门,几天不吃火锅心里就发慌。那么,经常吃火锅是否会致癌呢?

赵平医师表示,火锅或辣椒本身并不能致癌,只有在经常吃火锅,吃得太辣过烫,损伤了食管、胃黏膜,才会让致癌物“有机可乘”,他还提醒说,如果火锅中有放置过久的调料,也可能产生致癌物。

赵平建议,市民可以适当吃火锅,“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吃得过烫过于辛辣过于频繁,以防胃黏膜损伤抵抗力下降,为幽门螺杆菌、EB病毒及其他如亚硝酸盐、烃类及苯类化学致癌物致癌创造条件。同时,吃火锅时应适当多吃些蔬果帮助调节胃肠功能,排除或中和致癌物。”

他补充道,胃炎就是胃黏膜损伤的表现,在以前,胃炎被称作“癌前病变”,如果要保护胃黏膜,就不要吃过烫、过辣、过冷和过硬的食物,饮食要规律,不吃隔夜菜尤其是蔬菜,少抽烟喝酒。

经常吃烧烤18岁高中生查出胃癌

消化道肿瘤致病因素中,“烧烤”最不应被忽视。18岁的绵阳女孩婷婷(化名)在高考后两个月,妈妈发现她身体偏于消瘦,有些不正常,一问才知道婷婷常常感到肚子痛。妈妈把她送医检查后得知,婷婷的两个卵巢已经长了肿瘤,进一步检查发现,这竟然是胃癌产生的病变。

经过医生询问后,婷婷终于道出了原因。原来,她高中三年住校,没有家人管教下,经常溜出学校买烧烤,甚至连续三天把烧烤当做主食。“由于她经常吃烧烤,缺乏维生素,就导致了胃癌,其间,婷婷的肚子一直不舒服没有检查,可能她也没有在意。”赵平说。

由于婷婷被发现时,已经处于胃癌晚期,最终婷婷和妈妈只能遗憾地离开医院,“我们推测,她患癌至少有一年了”,赵平告诉记者,他还遇到过同样的案例,一名19岁女生,同样因为喜欢吃烧烤,被查出了胃癌晚期。

赵平解释,明火烤制的食物,在500℃高温以上,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容易碳化,脂肪滴在炭火上,也容易产生强烈致癌物。他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烧烤,如果要吃,最好买不经明火烤制的,同时要吃新鲜蔬果,加快“排毒”。

如今,胃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赵平发现,来医院就诊患者中,年轻胃癌患者比往年增加一倍,这很大程度上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此外,工作紧张,情绪不稳定,也容易诱发癌症。

胃癌也遗传家族三人齐患病

“在胃癌患者中,约10%的人与遗传有关,”在赵平诊治的患者中,就遇到多名有家族史的患者,比如父亲、叔叔、儿子三个人都患有胃癌,还有兄妹二人前后一年被查出胃癌。

家族中有2个以上胃癌病例,则称为家族性胃癌。

但赵平表示,基因只是基础因素,共同的生活环境与习惯才是诱发内因的重要因素。赵平介绍,他曾遇到两名70岁左右的夫妻同时发病的,这就体现了生活习惯的影响。

赵平说,胃癌如果发现早的话,就容易处理。有些患者自认为身体很好,但检查出来就是癌症。赵平建议,这些人群最好一年做一次胃镜检查: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饮食不规律经常劳累、经常吃泡菜等腌腊食品的人。另外,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基因检测。

华西都市报记者宁芝

原标题:胃癌高发 要做“火锅英雄”请别吃太烫太辣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