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六旬“报痴”收集旧报纸达15000种 最早可追溯到清代

2016-04-19 21:25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粱巍   责任编辑: 马兰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家庭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这一理念,已逐渐成为大多数国人的共识。近日,入选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的959个家庭名单揭晓,42户来自四川的家庭入选,而四川首届“书香之家”获得者李彬、刘祯贵、蒋元顺榜上有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将公开表扬入选家庭,向入选家庭颁发“书香之家”牌匾。

2014年12月2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书香天府·四川首届“书香之家”评选活动启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历经4个多月的征集、调查,挖掘出全省多个有代表性的书香之家,热衷收藏报纸的李彬、最爱“红色经典”的刘祯贵、“华西铁粉”蒋元顺便是其中三人。

“报痴馆长”李彬:收藏大量珍贵旧报

62岁的成都人李彬家有6000册以上藏书,和古今中外多个时期的旧报纸15000多种近50000份。因受家庭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他自幼特别喜爱看书,对藏书有浓厚兴趣。由于热爱阅读,他还跟很多川籍本土作家成为了熟人、朋友,得到作家们的亲笔签名书,“比如跟流沙河老师经常在一起喝茶。车辐老师还在世的时候,我们来往较多。因为我喜欢看书,他很喜欢我去找他聊天,也因此成为忘年交。”

在单位的支持下,李彬办了西南地区首家报纸博物馆——“成都李彬报纸博物馆”。他收藏的报纸,涵盖了清代、民国、解放初期、文革及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其中,最早的报纸可追溯到清代道光年的《京报》,而同治、光绪年的《申报》,光绪、宣统年间的《政治官报》、《益闻报》、《汇报》、《点石斋画报》、《外交报》,康有为主办、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以及民国初年的《政府官报》、《光复报》等孤品、精品,同样弥足珍贵。除此之外,各种异形异质报也令人大开眼界,伞报、扇报、金报、银报、名片报、丝绸报、T恤衫报,明信片报、手帕报、微缩报等珍品琳琅满目,非常“扯眼球”。

“红色藏家”刘祯贵:家有藏书3万册

生于六十年代末的刘祯贵,对“红色经典”情有独钟。他自学生时代开始,就特别爱翻看“毛泽东选集”。在其20多年的藏书生涯中,藏有上万册毛泽东的相关书籍,五千多册解放前出版的红色书刊,其中包括“数十套毛泽东选集,100多种毛泽东传记,4000本毛泽东著作单行本,500本毛泽东诗词,近1000本民国时代出版的马列主义理论的书籍……”,粗略算下各类藏书已逾3万册。

刘祯贵在成都建委系统任职,读书和藏书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莫大的益处:“比如,便于我写论文、做研究,查阅资料;在自己珍藏的书海中寻找一方净土;而且,在淘书、藏书的过程中,以书会友,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4月18日,得知自己获颁全国“书香之家”,刘祯贵表示非常激动:“个人藏书、读书20多年见,写了很多文章,交了很多朋友,这次获奖是对我家爱书、藏书的认可。”他当即把获奖信息告诉尚在中学读书的儿子,希望这种爱读书的家风让孩子身上延续。

“华西铁粉”蒋元顺:一家三口爱读书

凉山州会理退休职工蒋元顺,一家三口不仅都爱读书看报,还都是华西都市报的铁杆粉丝。此前接到四川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的邀请后,他携妻子乘坐了13个小时火车才到达成都。原本他只买到一张站票,上车后找到列车长说明要去参加“书香之家”颁奖典礼,还展示了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列车长感念于他的读书写作热情,在车票紧张的情况下,在列车员休息室为其调到卧铺。

蒋元顺常将看书的感悟形成文字,给本报的宽窄巷版投稿,女儿在其影响下也喜欢阅读写作。在本报20周岁生日的时候,他专门在华西都市网上发帖祝福,将19岁女儿写的一首祝福诗发了出来:“您是青春岁月的风帆,二十年峥嵘岁月难忘;您激情澎湃拚搏创新,走过风雨赢得读者心……”

因为蒋元顺和妻子常陪伴女儿阅读,女儿蒋饶洁渐渐给宽窄巷版的“少年派”投稿,长成一个喜欢写作的小姑娘。他一直有读报的习惯,受女儿的影响,他开始在网上阅读华西都市报的电子版,还在华西都市网上注册个账号,将本报微博、微信关注起,成都有啥子稀奇事,哪里新开了好耍好玩的,他比朋友晓得得更多。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曾洁

原标题:成都六旬“报痴”收集旧报纸达15000种 最早可追溯到清代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