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日报专栏  »  正文

仲呈祥:文化化人 艺术养心

2016-04-25 14:38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高赛琦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搞文化搞了半个世纪,仲呈祥总结出从事文艺批评的16个字,就是“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为在自觉”,提醒文化工作者要自觉认识到肩上的担子,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能唯洋是从,唯洋是尊。

 嘉宾

仲呈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实录

搞文化的,应自觉认识到肩上的担子

艺术要“超功利”,不能只想赚钱

我认为不能用一种现象去掩盖另一种现象,比如,电影市场要赚钱,这没问题。但如果电影变成了不是化人的,而是化钱的,不是养心的,而仅仅是养眼的,这就有问题了。

我们现在回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早就把这个事揭穿了,他首先分析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一种是物质的把握,就是经济的把握,就是靠资本运作。另一种方式是精神的把握,有多种样式,缺一不可,有政治的方式,有历史的方式,有哲学的方式,有宗教的方式,有艺术的方式。因为人是精神动物,而且是高级形态的理性的情感动物,人有精神家园需要坚守。

艺术究竟是干啥的?马克思讲得很清楚,人不能只是物质地把握世界,如果只是这样,就是靠资本把握,而一切资本运作最大的原则只有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赚钱。但人类的艺术创作,是为了精神地把握世界,中国从老子庄子孔子一直到近现代,从近代梁启超一直到现代的朱光潜,概莫能外。审美地把握世界、艺术地把握世界,最佳境界只有三个字——“超功利”,也就是陶渊明所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曹雪芹写《红楼梦》,十年辛苦十年泪,围着火炉熬着稀饭,不吐不快啊。写出来的时候没得什么票房,只有几个朋友传抄,按现代的观念,早就把他卡死了。但《红楼梦》不仅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不仅征服了中国读者,而且征服了全人类,不仅养了读者,更有趣的是,还养了一大群红学家。美术史上,那些大画家,大家知道的,最著名的一个,凡高,他生前的画一张都没卖出去过,死后才有人买,而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是后人确立的。照现在急功近利的做法,早就该把他卡死了,哪里还有后来的情况?人类的艺术史都要重写了。

一个民族在艺术问题上急功近利,是短视,是悲哀,没有前途,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万万不能这样做。所以马克思说,一个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赚钱,一个要超功利,超越钱。《资本论》第一卷,大家去翻。资本生产对于精神生产的某些部门说来,如艺术、诗歌,是死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重视社会效益,同时尽可能地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起来。当两个效益矛盾的时候,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我的电影好啊,我用心演的啊,什么《焦裕禄》《杨善舟》,你们不放啊,你到经理那儿一问,这东西要赚钱的。苏州十几个放映厅给我们评金鸡奖,我看了的,其他几个从早到晚,《小时代》《泰囧》。感受太深。

小沈阳不能进入民族文化的塔尖

今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看小沈阳,你想想看,在小沈阳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和在鲁迅文化浸润下成长起来的老一代,能比吗?我很忧虑。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艺术宝塔的塔尖上应该是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精华。一个领导曾经问我,你的文化偶像、艺术偶像是哪个?我说得很清楚,“文革”以前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文革”以后,发现过去有些“左”的思潮也遮蔽了一些大师,比如钱钟书,《管锥篇》写得好,还有《谈艺录》,也非常不得了。再一看,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留下来阅读世界艺术史的笔记,有些就是用外文写的。这些人也应该上去。还有陈寅恪,眼睛瞎了都能写。还有胡适,上世纪80年代他家乡的安徽文艺出版社出了《胡适全集》44卷,我一看,傻了,他的政治立场我可以不接受,但他知识之渊博,通历史、哲学、艺术、文学,那是非我辈能及。他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境界,帮助我们做学问。

上面说的这些文化大家,他们丰厚的积淀,深入的思考,达到的高度,理应构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塔的塔尖。但现在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塔尖上的人,我说是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是不是?小孩子青少年一天到晚围着这些人转,不是带来娱乐的就排斥。文化宝塔上的领军人物,从鲁迅跌落到小沈阳,请问其间的文化落差、精神落差、人格落差有多大?我们不能一味迎合,造成的结果就是小沈阳爬到高头去了,鲁迅下来了。我觉得本来小沈阳加入到文化宝塔的塔座里就可以了,丰富性,多样化,这没错,但捧到塔尖就有问题了,在我看来,爬到塔腰都没得资格。

文化的塔尖在哪里?我认为是在图书馆里面,经过历史和人民筛选和确认了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文化名著你读得越多,自己就越被提高,天天跟一些二百五的电视剧混,混到最后自己就成了个二百五。

恩格斯说的那么经典,怎么不用?

我带了很多博士,发现一个现象,女博士居多,考博士男孩考不赢女孩。结果我看博士论文,算了一下,不下20篇博士论文是围绕婚姻恋爱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来写。女性嘛,情感细腻,可以理解,但一研究学术资源,基本上是西方的,主要是弗洛伊德,女权主义,其他的都不要,居然没有一个人引用马克思主义。

我说,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讲两性感情,谁讲得最深刻?还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认为说得最到位,翻译也翻得好,你们咋都不用呢?

“道德”这个词是我们中国的,发明权在老子,《道德经》。何为道?大道通天,右边是首都的首,左边是走之,道是人生哲学,这是道的来源。怎么才能行道?必须有德。德左边是双人旁,不是独立的一个个体产生的,必须是一个人与他人或多人发生伦理关系才会产生德的问题;双人旁是行走的行的一半,跟行为有关;德的下面是什么?跟人的思想有关,心者,思想也。思想上面是打倒了、横着写的正直的“直”字。所以,何为德?一个人从行为到思想都正直,曰德,有德才能行道,故曰道德。多严谨的思维啊。我们现在一讲优秀传统文化,有一种倾向,只说儒学,这是不对的。道教里就有很多中华文化哲学的精华。

经典不能戏说,不能不讲引领

谁都知道因以弱胜强而进入人类战争史的经典战例——赤壁之战,可是现在却有人把它戏说成两个男人抢一个女人。提起曹操,人们就想起戏剧舞台上的三花脸,其实曹操并非如此。在我看来,历史上的曹操是个英雄,要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他征服东吴是为了这个,有人却把他写成是为了抢女人。后面的戏更不能容忍,说小乔是草根女,只有个干姐姐是卖豆腐的,丈夫是个赌徒,经常把妻子买黄豆的钱拿去赌光了,小乔深入群众,调解家庭矛盾,去劝姐姐,说小刘哥赌赌博搓搓麻算不得大错。晓不晓得麻将是好久才有的?明末才打纸牌,清末才有麻将。

我当时就说,这样戏说经典,颠覆历史,传播了错误的历史知识,不宜宣扬。后来周瑜要发兵了,小乔又劝周瑜,再后来她一个弱女子驾一叶小舟直奔营地而去。这叫历史吗?看完了我说,实在不敢恭维。据我所知,乱改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要被起诉坐班房的。

我们不能只讲服务,不讲教育引领,应该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不能啥东西能卖票房我就拍啥。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们讲文艺作品要“三性合一”,即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和谐统一,似乎已形成了这个共识。

思想性、艺术性是创作文学范畴,指的是一个作品自身的品格,自身的品格是逻辑起点。自身的内容决定思想性,自身的形式决定艺术性,这就犹如男人女人是辩证法的一对对子。恩格斯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我评价你们的作品是用最高的标准,美学历史的标准。恩格斯把美学的标准提在前面,是有道理的。

思想性艺术性是作品自身品格,观赏性是观众的接受效应,是两回事。观赏性既然是接受美学范畴,就只能在接受美学范畴里解决问题,不能把它拿到创作美学范畴。观赏性不是不能研究,你不能推给创作者去三统一,因为艺术性其中之义就是要靠自身艺术品格和历史品格去吸引、引领观众。

要解决观赏性主要是提高观众素养,马克思讲过,再美妙的旋律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都是没用的。我也有这个体会,到维也纳去,你看维也纳的人民,代代相传,新年音乐会没什么花样,全是经典曲目,从白发老人到小孩,男的穿着燕尾服,女的穿着晚礼服,提前十分钟整整齐齐鸦雀无声地坐在金色大厅里。他们把这当作接受音乐文化的洗礼,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在座的诸君,我们都是搞文化的,应该自觉认识到肩上的担子。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可以深刻地理解什么叫文化自觉,什么叫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支柱作用。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相信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千万不能唯洋是从,唯洋是尊,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费孝通老先生说得好,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16个字讲得很朴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在党的培养下,在人民的教育下,干了半个世纪到现在才悟出来,从事文艺批评大概也是16个文字: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为在自觉。

手记

2016年4月6日 成都

在北京已经待了近40年的仲呈祥,到了成都马上就说一口地道的成都话。

成都市文联把他请来,是为了让他为成都的文艺评论做一次培训,课堂设在成华区刚刚启用的图书馆。仲呈祥走进崭新的图书馆和文化馆,便有了回家的感觉,不仅在地域上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精神上,也有一种回到家园之感。他一直认为,一个文化最能体现价值、最能代表尖端的地方,是在图书馆里。

他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经常跑到人民公园背后的成都图书馆看书,那个图书馆很小,很破,和现在成都市一个区级的图书馆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但那段泡图书馆的日子,在他的记忆里还是很美好的回忆。

仲呈祥的博闻强记是非常闻名的,他演讲从来不用写讲稿,也从来不用PPT,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而且大量地引用原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话,到成都各个地方的楹联,信手拈来,绝不会错一个字。他演讲的题目是关于文艺评论的若干思考。在整个过程中,他引用了大量总书记的讲话,而且总能把最重要的概念和内容提出来,运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中。

演讲结束,听众冲上主席台,围着他继续请教和讨论。这在他是常有的事情。在记者看来,他演讲当中始终表达出来的对文化的尊重,产生了一种力量,激发了大家内心被压抑的文化热忱。

用他自己总结的十六个字来说,就是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为在自觉。

原标题:仲呈祥:文化化人 艺术养心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