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市品联办近日发布了《成都市2015年品牌战略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品牌战略发展报告》)。在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专题发布会上,市工商局副局长邓谊介绍了《品牌战略发展报告》主要内容。《品牌战略发展报告》显示,创新驱动为“成都造”品牌增添活力,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共核准我市注册商标42818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83709件,同比增长29.5%,总量列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副省级城市第4位。
平均每天诞生117个新商标
中国驰名商标总量过百
《品牌战略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共核准我市注册商标42818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83709件,同比增长29.5%,总量列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副省级城市第4位,商标注册增量和增幅指标均创历年新高。此外,成都外向型企业运用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2件,总量230件,占全省60%。新增注册商标屡创新高的同时,“成都造”品牌含金量不断提升。全市驰名商标企业2015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14.2亿元,纳税总额402.8亿元,“成都造”品牌已成为经济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加大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投入
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品牌战略发展报告》显示,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投入,成为成都品牌战略推进重点。2015年,全市通过奖励、补贴资金等形式,为27个农业品牌创建项目投入350万元,为“成都造”品牌企业拓展市场投入4000余万元。同时,成都出资3000万元成立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达19758件,实施专利授权44852件,同比增长40.45%。
从产业分布来看,全市品牌经济发展也反映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体现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农业、新兴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15年,全市第一产业新增注册商标5772件,占新增量13.5%,主要集中在茶叶、水果、调味品、肉制品等商品类别,契合成都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方向;第二产业新增注册商标19545件,占新增量45.9%,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家具等类别商标注册量稳步增长,电子信息、新材料制造等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商标注册增速强劲;第三产业新增注册商标17283件,占新增量40.6%,餐饮、旅游、商业服务、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标注册呈快速增长趋势。
重点培育“小微”
“互联网+”品牌营销实现突破
引导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在创新创业中增强品牌战略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打造本土“小微品牌”集群,是我市工商部门推进品牌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以我市获批“全国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示范城市”为契机,我市工商部门通过开展商标知识宣讲、品牌创建培训、品牌管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培训活动,培育企业“品牌先行”意识,“创业天府 菁蓉汇”“天府源 成都味”等公共品牌注册保护和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品牌集聚带动产业发展
高新区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第三
《品牌战略发展报告》分析,产业园区已成为成都企业自主品牌和优势产业品牌的重要承载区。为促进优势产业品牌集聚发展,全市筛选确定了6个产业园区及1000家重点培育企业进行商标品牌梯级培育,助推产业品牌价值提升。2015年,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实验区挂牌,龙泉驿区获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园区品牌战略有效推动了工业制造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其中,高新区在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位列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第三名,品牌价值577.2亿元;“新都家具”“大邑石油机械”也分别以品牌价值33.2亿元、13.2亿元上榜。此外,郫县川菜产业园、武侯“中国女鞋之都”等区域产业品牌集群,在吸引投资、聚集产业项目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报记者 王梓均
原标题:创新驱动添活力 “成都造”品牌数量质量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