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什么传奇?
曾被人追着拍照 曾收养牺牲学生的母亲20年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沙家人在筒车巷9号院生活了50年。晚年的沙依诺夫,身材消瘦,留着一把大胡子,习惯每天早中晚绕着街道散步。
“父亲是个特别好说话的人。”沙玛莉告诉记者,有一次,父亲散步时,有个人一直跟着他,他快,跟着的人也快,他慢,跟着的人也慢。父亲不高兴了,干脆停下来,用四川话问他:“你跟着我干啥子嘛!”跟踪者怯生生地说,“大爷,你可不可以慢点走,最好停下来,我给你拍张照?”
最后,这张照片一直挂在成都留真相馆的橱窗里,直到沙依诺夫去世,沙玛莉从相馆要回照片,长久地挂在自己家中。
“父亲信奉文明友善。”沙玛莉告诉记者,曾经,沙依诺夫的一个学生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留下一个孤苦无依的母亲。沙依诺夫将这位母亲接到家中,好生照料。“我们叫她谢孃孃,谢孃孃真的就是那种三寸金莲的老太太,身体也不算好,她跟着我们生活了20多年,我们都把她当亲人。”
本报联合央视一起寻亲
倪萍:
尽百分之百努力寻找
“沙依诺夫的后人住在成都,我个人一直很喜欢成都。这个寻亲故事很感人。”
5月14日晚,针对沙依诺夫家人的寻亲需求,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到了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栏目组的有关人士及倪萍本人。当华西都市报记者详细讲述了沙家人寻找俄罗斯亲人的愿望后,栏目组有关人士高度重视,当即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沙依诺夫的情况看,虽然寻找难度很大,但我们会尽量帮忙,尽最大努力寻找到沙依诺夫在俄罗斯的亲人。
主持人倪萍也热情表示:“沙依诺夫的后人住在成都,我个人一直很喜欢成都。这个寻亲故事很感人。但沙依诺夫离开俄罗斯太久了,寻找难度是非常大的。希望沙依诺夫的后人多给我们栏目组提供信息。”倪萍说,“相信我们,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寻亲之旅
希望找到健在俄罗斯亲人
事实上,最初的寻亲旅程,仅仅停留在沙家人的想法以及日常聚会时的聊天当中。沙依诺夫去世后,儿女对父亲的故乡一无所知,这让寻亲之旅举步维艰。
转折出现在1994年,沙玛莉将父亲的手稿拿给四川大学外聘教授柳芭夫妇看。柳芭夫妇和一群俄罗斯文化爱好者,开始帮忙翻译手稿。
“父亲当时是想给一些学习俄语的朋友提供资料,到80多岁了才开始写回忆录。”沙玛莉说,手稿是三本厚厚的、发黄的笔记本,一共有将近200页。最早的翻译工作开始于1995年7月,而整个手稿完成翻译是在2014年6月。“翻译团队的集齐并不容易,手稿字迹小而行距密,还有修改补充,所以翻译花费了很长时间。”沙玛莉说。
在手稿中,沙依诺夫从3岁丧父开始写起,回忆一个俄国青年如何求学,如何参加两次世界大战,怎样辗转异国他乡,来到中国艰苦谋生,和中国姑娘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等。“在手稿开始翻译之后,我们才知道父亲的家乡以及小时候的经历,我们都希望找到父亲健在的俄罗斯亲人。”沙玛莉说。
两次赴俄寻找
找到门牌号却不见亲人踪影
39岁的沙飞,是沙依诺夫的孙子。他是整个家族中,俄罗斯民族特征最明显的人,白皮肤,高鼻梁,深深的眼窝,褐色的眼珠,体型壮硕宽阔。
2015年10月,沙飞曾和帮助他们寻亲的朋友一起奔赴俄罗斯,寻找祖父出生的地方。在此之前的2013年10月,沙依诺夫的曾外孙杨帆,也曾和寻亲团一起远赴俄罗斯,前往曾祖父的故乡奥伦堡。
第一次寻亲奥伦堡,25岁的杨帆在曾祖父曾经就读的小学旧址上,虔诚地捧起一捧黑土,带回成都,撒在沙依诺夫的坟头上。
2015年,沙飞也来到奥伦堡。“我们在家里发现了爷爷写的一份个人简介,上面有出生地址,于是便又去了。”这一次,他们找到了具体的街道,甚至找到了门牌号。
“俄罗斯的街道百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除了一些民宅有改变,好多大建筑都保存得很好,但是100多年过去了,爷爷的亲人早就搬离了那里。”又一次无果的寻亲,让沙飞和沙玛莉都觉得有些怅然。
但是,“现在档案馆的发现,毕竟又进了一步,我们对爷爷的故乡了解得更多了。”沙飞说,这一次,成渝两地档案馆的努力,或许是一次机会,能为进行了32年的寻亲旅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江茜谢燃岸杜恩湖
原标题:一个成都混血家族苦寻俄罗斯亲人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