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一大早,几位当地农民赶到四川金堂县淮口镇政府,与镇委书记谢志俊交谈,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小城镇建设什么时候能到他们那里?
“以前是政府催着农民进城,现在是农民追着政府要进城。”送走农民朋友,谢志俊感慨道。转变何以发生?“四川这几年扎实推进的小城镇建设让农民们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所以就有更多的农民想搭上这趟‘快车’。”谢志俊对《经济日报》记者分析说。
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告诉记者,四川启动的这趟“快车”始于2013年。当年,针对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承载力弱的省情,四川省作出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战略举措,决定将小城镇建设放到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大格局中谋划,连续3年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
强化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立镇,化解小城镇发展“空心化”难题,正是四川打造特色小镇的核心之举。
在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的好风景家具厂,厂区一角正加紧改造。这家去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家具厂只是新繁镇众多家具厂之一,作为“中国西部家具之都”,去年新繁家具销售收入达到180多亿元。
四川还涌现出一批商贸物流特色镇、现代农业特色镇、创新创业特色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崛起中的这一批特色小城镇正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镇和稳增长、调结构的主引擎。
让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让更多的人“就近城镇化”,是四川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补齐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避免出现“宜业不宜居”的问题,四川加大了投资力度。
据四川省住建厅介绍,3年来,仅300个试点示范镇就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1亿元,重点推进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项目近千个。在公共服务方面,基础条件较好的成都市已实现每一个镇都配有28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居民办事基本不用出镇。
(原载《经济日报》2016年5月24日01版,有删节)
原标题:百镇示范引领 带动千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