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日报专栏  »  正文

梁平:愿成都成为文学的“草堂”

2016-06-20 10:0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高赛琦   责任编辑: 史建婷

2016年的春天,中国的诗坛已经繁花似锦,而成都又在其中绽放了绚丽的一朵——《草堂》诗刊。我们希望她的颜值不辜负这座城市,不辜负这个时代,希望不仅仅是让她成为中国诗歌的《草堂》,成都是诗歌之都,成都就是华语文学的“草堂”。

  《草堂》诗刊创刊号

嘉宾

梁平,1955年生于重庆,先后毕业于重庆师专中文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成都市文联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草堂》诗刊主编、《青年作家》主编。著有诗集《山风流人风流》《拒绝温柔》《巴与蜀:两个二重奏》《诗意什邡》等,长篇小说《朝天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诗作被译介到日本、罗马尼亚、英美等国。

采访手记 2016年6月7日

定居成都16年了,梁平还是梁平:重庆赋予他的气血使他成为汉语诗坛上豪气十足的诗人;但成都的气场又在悄然驯化他,让他变得更平和,写作上朝向细腻独立。诗人向以鲜说,梁平仿佛就是三星堆的纵目人。

不可否认,现实中梁平是一个有着铁板铜琶气质的重庆人,但他不会搬运大词,他不过是在书写一己的感官,把自己匿在巴蜀的泥土和花叶之间,成为一方水土感知大千世界的管道,真诚、坦荡、睿智、热血。

在我心目中,重庆是一个伴随着大江突然松弛的低地,又面临即将被夔门“结扎”的紧张,方言、口味与脱兔般的幽默,成为重庆人思考的一种地缘智慧。梁平的修辞方式是在娓娓道来的重庆口语之中回到隐喻,现实与虚拟的时空在反复绞缠,但造句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可视性,既有庖丁解牛的刀法,也有大锤碎骨的刚猛,逐渐成为当代主流诗歌写作的经典语式。在梁平的诗歌《九眼桥》里,九眼桥变成了九只眼睛的睁开与闭上,一开一合之间,那些奔走如飞的强健民工、沧桑的历史,都在锦江的反照下,逝者如斯夫。我想,朝着这样的目标,梁平的文学地理学的价值会逐步得到进一步彰显。

我发现,置身于重庆、成都不同天象之下的梁平,扭过头去,他也只能在故乡、往事、巴与蜀的历史泥土当中,来一次荡涤肺腑的“深呼吸”。

诗歌、诗论之外,梁平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以及小说,他是一个至今没有受到广泛关注的文体创造者,尤其是在跨文体写作方面,贡献颇多。跨文体的本义是指作家在结构一个多向度、多义的复合文本时,动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的种种表现方式。跨文体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将历史事件、进程与自己的生命踪迹史发生血肉关联。尤其是第二点,在梁平的不少散文里得到了极大地展示。

以粗粝展示细密,以硬朗反照柔软,以燥辣反举温情,以峻急拉动低缓,本是古代美学的一个向度,就像秀发在刃口上飘动,就像鲜血桃花在高地上迎风泼墨,努力打开人们习惯性的背光一面,在外嘻嘻哈哈的梁平,回到他的“没名堂”写作室则是焚膏继晷,拿出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答卷。

对话

《草堂》横空出世,要给诗歌奉上一份尊严

让成都文学打破圈子抱团发展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长期担任《星星》诗刊主编,如何看待成都的文学现状?

梁平(以下简称梁):作为西部排名第一的国际大都市,成都本身就具有延续至今的2000余年文脉,哺育出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沙汀、艾芜、周克芹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同时吸纳了众多优秀的四川作家定居,诗歌、小说、散文、影视的创作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注意到,全国各大省会城市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省作协与省会城市作协之间极少联系和交流。省作协着眼于全省文学,反而有意无意忽略了眼皮下城市的文学发展!我当选为成都市文联主席以及作协主席后,首要工作就是整合省市文学资源,让省市两级作家抱团发展,形成巨大合力。

记:采取了哪些措施?

梁:第一,成都文学艺术界尤其需要抱团发展。但多年来的状况是,各个门类之间从不搭理,老死不相往来。我提倡要有学习别的门类的胸襟,学会欣赏别的门类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们还缺乏一种赞美别人的情操。文学、书法、摄影、舞蹈、美术等门类之间,具有广阔的互补性,只有如此,一个人的格局、胸襟、视野才能打开,对撞生成一种崭新的城市文化蓬勃发展格局。我更期待一种“打通”的努力,不但可以实现抱团发展,更可能出现“通才”式的文化人物。所以说,相互学习是一门我们要重新操练的功课。

第二,协调省作协、巴金文学院与成都文学院的合作关系,打破小圈子,提倡大协作。比如2016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七届)签约作家及作品招标,除成都各区市县文联积极推荐外,广大作家、作者踊跃参加,省内如绵阳、南充、达州、雅安、巴中等地作家也积极参与,还有重庆、云南、福建、陕西、台湾等作家报名。此外,中国作协的创作基金重点扶持项目,我们推荐了龚静染、陈新两位成都作家成功申报,其目的就是让成都作家在中国文坛能够得到更为有效地呈现。

第三,利用《青年作家》《草堂》诗刊为平台,让成都作家通过杂志与外界进一步发生密切联系,其潜在的推举效应十分明显。

记:比如说,刚刚落幕的首届“华语青年作家文学奖”……

梁:该奖项我是核心发起人之一,我们立志办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学奖,一个持续性、公益化的文学奖,助推更多的文学新人走上文学大家之路。该奖项由成都市文联《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社联合打造,旨在奖掖和扶持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填补目前国内缺乏有影响力和含金量、专门针对青年作家文学奖项的历史空白,力争将它打造成比肩日本“芥川文学奖”的纯文学奖项,打造成作家们通往大师路上的重要前站。事实证明,这个奖项在华语文学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这个奖,不是要奖励多少钱,而是奖励创造力,奖励青春的激情、探索的勇气、跋涉的意志……首届华语青年作家文学奖设立三大项:小说奖、诗歌奖、非虚构写作奖。无一个获奖者获得全票,无论是单项大奖还是鼓励奖,没有一篇出自我担任主编的《青年作家》杂志,这既反映了评奖的公平性,也体现了权威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