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耕耘“双创”沃土 蓉城如何发力?

2016-06-23 07:42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来到成都,我了解到这座城市为创业者打造了一个很开放的生态圈。接下来,我们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项目也会来到这里,融入成都。”“成都有很好的创新创业基础,非常看好四川的先进制造业以及成都的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和养老产业。”

前不久,在成都举办的一场创业投资推进会上,众多投资人针对中国创新创业投资行业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表示看好成都的创新创业优势。

成都,这座被认为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为何能耕耘好这片“双创”沃土?这不仅因为高校科研机构众多的先天优势,也因为充满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贴心的服务。

作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成都的高教资源、培养的人才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53所重点高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高分子材料、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45个,这些高水平的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坐落在成都。

在成都的高等院校中,鼓励建设“创业型大学”,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俱乐部,引导在校大学生边学边创业是当下的一项关键举措。通过分别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和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学校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孵化载体创新创业。

据统计,2015年全年成都共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菁蓉创享会”、“菁蓉训练营”、“蓉漂茶叙”等系列活动100多场次,300余家创投机构、6000余家企业及团队、30多万人(次)参与。这些活动为成都源源不断输送创新创业人才。

在科研机构,成都注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获得科研成果的自主支配权则是激励他们创业最强的“催化剂”。根据成都最新出台的《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高校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给了大学里的学者。这样的做法极大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面对如何吸引、留住人才的问题,成都市出台“人才新政十条”,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联合引才机制,为人才提供便利服务及各种后勤保障,为创业提供专项资金等等,做到“筑巢引凤”。“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系列活动的开展则为吸引人才赴蓉拓宽了渠道。

孵化器是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母体”,孵化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者能否成功创业。如今,成都有国家、省、市级已挂牌创新创业载体121家,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创业场、明堂文创中心、成都创客坊、十分咖啡、西南交大创客空间……这些场所都为创业者的成长提供了场地。

位于郫县的“菁蓉小镇”更是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创造了更优惠的条件。截至目前,菁蓉小镇已引进孵化器27家、创新创业项目852个,聚集创新创业人才过万人。经过起步阶段的初始积累后,菁蓉小镇已经打响了“双创”品牌,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资金从哪里来”往往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成都通过改变财政资金“拨”的传统模式为“投、贷、贴”的方式,不断完善“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的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除了颇具特色的“科创贷”,成都还设立2亿元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同时推动创业企业在深交所、新三板交易所、川(藏)股权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对计划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分阶段给予50万元的支持。

正是立足于这些因素,“蓉城”才成为创业“沃土”,为培养创客、打造创新型经济奠定了基础。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6月22日05版)

原标题: 耕耘“双创”沃土 蓉城如何发力?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