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国最大三线主题博物馆在攀枝花揭牌

2016-06-26 08:1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吴恒泰站在博物馆蜡像前,回忆当年的架线场景。

6月25日,原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正式“升级”,挂牌更名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成为目前我国面积最大、展陈最全、影响力最广泛的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

84岁的吴恒泰再次应邀来到博物馆,“每来一次都很激动,当年这里没有城市,是我们点亮了这里第一盏电灯。”说起这些,老人热泪盈眶。在所有的参观者中,他是仅存不多的最早一批三线建设者。1964年,吴恒泰和工友们架起了攀枝花第一条输电线路,如今他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了52年。

首批进攀工人架设首条输电线路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揭牌,吴恒泰是特邀嘉宾,他也是当天参观者中资历最老的三线建设者。当走到一处输电铁塔模型和架线工人的蜡像前时,吴恒泰停住了脚步,他看着复原的场景,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这和他当年的工作场景一模一样。

1964年10月,吴恒泰和200多名工友一起,从成都来到攀枝花,成为首批支援攀枝花的三线建设者。

“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当年的攀枝花市区,还是一片荒山。渡口桥附近的一棵攀枝花树下,是吴恒泰和工友们的临时“定居点”。吴恒泰说,搭帐篷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的木棒、竹棍、茅草等。

帐篷搭好了,作为电力工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电发起来。从1964年开始,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开始来到攀枝花。但是,当年这里还没有通电,白天机器无法运转,到了晚上到处漆黑一片,经常听见狼群在不远处的山上嚎叫。电的问题怎么解决?当地费了很大劲,运来两台20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吴恒泰和工友们要做的,就是架设攀枝花的首条输电线路,从渡口桥往灰老沟煤矿送电。

1年活半年完成他们点亮城市第一盏灯

吴恒泰说,当时施工队不仅没有施工图纸,就连地形图也没有,只能一边勘测一边施工。当时架铁塔,要靠人工往山上运,而且1年的工作,要赶在6个月内完成。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天要将六七百公斤的电线运到山上。

施工时,需要架过江索道,但金沙江水流湍急,布满暗礁。第一次,渡船试了三次,都无功而返。见大家有些泄气,吴恒泰挽起裤脚跳上船,高喊着“冲呀”,工友们受到鼓舞,一鼓作气,找对位置,成功横渡金沙江。

1964年12月底,这条输电线路终于建设完成,顺利通电。当地人评价:吴恒泰和工友们点亮了攀枝花的第一盏灯,他也被尊称为攀枝花“八闯将”之一。

吴恒泰说,当年和他一起到攀枝花的建设者,如今很多已经离世,这段历史不应该被淡忘,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光辉岁月。

万件文物大多来自建设者捐赠

像吴恒泰这样的三线建设者,还有很多。博物馆有一面手印墙,上面是攀枝花三线建设100位劳动模范的手印。博物馆馆长莫兴伟介绍说,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这座城也是因三线建设而生。攀枝花的建设成就,可以说是三线建设的成就,建设这样一座博物馆,很有必要。

博物馆展厅一共有三层,面积达8500平方米。“收藏的文物非常多。”莫兴伟说,目前馆内已收集了中央和全国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决策文献史料。此外,还有三线重点企业航空、船舶、机械、交通、常规兵器等各类文物1万余件,图片2万多张。攀钢使用的第一台蒸汽机火车头,攀钢生产的第一块钢铁,也都在展出文物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三线建设者们的捐赠。

王东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摄影报道

原标题:中国最大三线主题博物馆在攀枝花揭牌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