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职业女性。
5年前获得神秘人无偿资助的哈佛女生
回国第一站就是来成都看望资助人
5年前,华西都市报报道了川大女生邵平考上哈佛大学研究生,打6份工筹措学费,后获得神秘好心人无偿资助22万余元学费一事。如今,完成学业的邵平是回国了还是留在美国?她的现状如何?8月2日,在成都城南一处茶楼,华西都市报记者见到了请年休假回国探亲的邵平。
据了解,邵平现在美国波士顿一家从事医疗大数据分析的公司做咨询工作,此次回国,她的第一站就是来成都探访资助人苏先生,然后再回山东老家看望父母。
5年前
无偿资助22万元
好心人帮女孩圆梦
2011年3月,华西都市报接到正在川大读书的邵平打来的求助热线。品学兼优的她如愿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以及其他5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她最心仪的哈佛大学每年需缴纳4.8万美元的学费,这让来自工薪家庭的她无力承担。为了凑足上哈佛的学费,邵平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打了6份工作,但微薄的收入仅是杯水车薪。
电话里,邵平表达了这样的心愿,“哈佛是我梦寐以求的高校,尽管我收到了另外5所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有2所学校愿意给我奖学金,但我还想再努力坚持一下。”邵平说,她希望能找到企业赞助她一年的学费,她愿意提前和公司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公司工作。
本报报道了邵平的遭遇后,不少知名企业伸来了橄榄枝,然而,让邵平本人也没想到的是,一名低调的好心人主动来电,提出无偿资助她学费和生活费。随后,在本报记者的见证下,这名好心人苏先生和妻子一道,当面把哈佛大学一学年的学费、保险费共计22.1万元交到邵平手中。
此后,邵平赴美学习,两年后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在波士顿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咨询工作,趁着今年休年假,她决定回国探望资助人苏先生,然后回山东老家看望父母。
5年后
他把她当女儿
邀朋友家人为其接风
8月2日凌晨1点过,经过了30多个小时的飞行,邵平抵达了成都。机场外,一辆轿车默默等待,开车的苏先生正是邵平5年前奔赴哈佛就读的学费资助人。
在机场,看到久未见面的邵平专程来探访他,苏先生十分高兴,他约了要好的亲戚朋友,当晚和邵平一起吃饭。
苏先生的好友陈艳说,苏先生把邵平当女儿一样,今年她去波士顿时,苏先生还嘱咐她顺路去探访邵平一趟,这次也专门约了家人朋友给邵平接风。
邵平事后说,她知道苏先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面前她就做好了被问“工资待遇”、“感情生活”、“买车买房”等问题的准备,没想到,苏先生并没发问,倒是邵平主动表示,“工作两年半来,买了车还清了车贷,现在正在攒买房的首付,能这么顺利全靠不错的工资待遇。”
感恩
找到一份好工作
还贷起码要花20年
8月2日下午,在成都城南的一家茶楼,华西都市报记者见到了邵平。如今的她早已不复当年的学生气,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着蓝色连衣裙,浑身透着职业气息,眉眼间不变的仍是当年的乐观和笑意。
2011年赴美后,邵平在哈佛大学攻读“环境流行病学”专业研究生,因为每周都要考试,她形容在哈佛的日子“每天都像在战场一样”,尽管如此,勤奋好学的她并没有觉得压力山大,两年后顺利毕业,并拿到了每门课程B以上的平均成绩。
毕业后,如同其他留学生一样,邵平面临着从拿学生签到工作签的挑战。不过由于她所学的专业在美国属于新兴行业,尤其是在波士顿,有大批进行医疗大数据分析的中小创业公司,她很快在当地一家verisk health公司找到了工作,并工作至今。
“简单的说,我们公司主要是帮助各医疗机构分析处理他们的各项数据,并按照客户需要提供咨询,进行结论分析,从而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邵平说,这类公司目前在美国发展势头很好,但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公司。如今,她所在的公司效益很好,她这次就拿到了17天的年假。
为此,她也感到了自己的幸运,因而更加感谢资助人苏先生。“我身边的美国年轻同事,大部分都背负着学费贷款,”邵平说,如果当初自己贷款上哈佛,还贷起码要花20年。她还分享说,她在波士顿一本美国杂志上看到有人调侃,说如今美国的年轻人谈恋爱前,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对方,“你还有多少学费贷款没还啊?”
邵平感慨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能够遇到无偿资助自己的苏先生。而个性低调的苏先生,当天下午并未接受记者采访,也表示不愿出现在镜头下。当年资助邵平时,他曾说,“我的财富所得来源于社会,现在资助她相当于回报社会,想到这笔钱或许能改变她的人生轨迹,我也很为她高兴。”
生活
业余练举重泰拳
将参加斯巴达勇士赛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邵平如今在美国波士顿工作生活得十分顺利,上班之余,她喜欢健身运动。让人意外的是,她笑称自己是个“女汉子”,“我喜欢练习举重,也在练习泰拳”。
邵平透露,这次休完年假回美国的第二天,她就要参加斯巴达挑战赛,将面临高山徒步和障碍穿越的挑战,为此她还提前接受了crossfit体能训练。
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时,她认为最感谢的是无偿资助自己上哈佛的苏先生,而谈到考上哈佛的关键,她认为除了英语好、成绩好,更需要一份有分量的推荐信。当年,她正是因为结识了一名来川大做访问学者的美国教授,后来机缘巧合获得教授亲笔写的推荐信,成为她通向哈佛大学的一块重要敲门砖。
而在美国工作,邵平感受最深的还是中美文化差异。她看到,公司一位中国科学家工作了10年,依然原地踏步没得到晋升。为什么会这样?邵平说,“我觉得,美国的公司领导希望每个员工都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工作贡献,而中国员工习惯于埋头做事,不擅长表达也不擅长和领导沟通。”
华西都市报记者罗琴摄影陈羽啸
原标题:如果当初贷款上哈佛 还贷起码要花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