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古人咋避暑?古建筑自带空调 地窖藏冰(2)

2016-08-07 08:55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没有冰冻啤酒但有“挫糟冻饮”

我们现在经常吃的冰激凌,到底是谁发明的?说法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有二:一是罗马时代某皇帝不堪酷暑,其厨子从高山取冰拌以蜂蜜水果而成;二是元代的中国,就有把牛奶做成冰酪的习惯,很像现在的冰激凌。后来,马可·波罗把这种办法传到了欧洲。

古代没有现在的冰品,但有了各种以冰为特色的冰食,其品种之繁复丰富,与当今不遑多让。

挫糟冻饮

《楚辞·招魂》里写道:“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王逸注曰:“言盛夏则为覆蹙干酿,捉去其糟,但取清醇,居之冰上,然后饮之。酒寒清凉,又长味好饮。”

挫糟,指的是除去酒糟,留下清酒,将清酒冰镇,估计喝起来很像今天的冰镇啤酒。《齐民要术》中,专门写了夏季酿酒以供夏日饮用:将糯米蒸熟,放白醪酒曲,密封,夏日经一宿即发酵有酒味,“酒甘如乳”,想必类似。

在唐代之前,采冰、储冰代价高昂,非极贵之人不可享用。汉代朝廷每年盛夏都要举行隆重的赐冰仪式,把凌室中的藏冰赐给文武大臣消暑。

三国时,曹操曾在漳水边建造了一个装潢华丽、气势宏伟的冰井台,专用藏冰来降温。每逢酷暑天,曹氏父子常来此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云仙杂记》说:“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可以说,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是与冷饮无缘的。

到了唐代,世道繁华了,民间也开始出现卖冰的商贩,冷饮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如被大诗人杜甫推崇的“槐叶冷陶”,就十分流行。诗人是这样赞扬“槐叶冷陶”的:“轻轻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迎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著,香饮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

冰酪

街头卖冰,在唐朝后便成了夏天最常见的一景。人们把果汁、牛奶、药茶、冰块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名叫冰酪。

从《事林广记》《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南宋时冷饮花样繁多。每到夏天,夜市冷饮店出售的果汁类饮品多达数十种,常要营业到三更天才结束。

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街上卖的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宋刘松年的《茗阅赌市》、宋书家的《半茶图》,还把出售冷饮的场面画入画中。

据《东京梦华录》等古籍记载,当时的一些冷饮,通常是在冷饮中加冰,其种类相当繁多。如沙糖绿豆、漉梨浆、木瓜汁、卤梅水、红茶水、椰子酒、姜蜜水、苦水(一种加冰的茶)、香蕈饮、紫苏饮、荔枝膏水、白醪凉水、梅花酒、金橘雪泡、缩脾观、冰雪、沉香水等。

其实,当时还盛行一种甘菊冷陶。它的制法是:先用好米煮成稀粥,然后放进一些经过加工的甘菊作为香料,最后盛入器皿,放在清凉如冰的井水中进行冰镇,便成了很好的甘菊冷饮了。

南宋诗人杨万里记述了小贩沿街叫卖冰块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杨万里对冰酪大加赞赏,曾为此题诗一首:“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此时的冷饮,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脱掉了贵族化外衣,享用者已由朝廷的官宦贵族扩展到了庶民百姓。

元代以后,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果酱和牛奶,很像冰激凌。明清时,不少美味冷饮名品相继出现,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没有色素,没有香精,全天然口味的香露花饮,读一读都让人口齿噙香。

原标题:古人咋避暑消夏?古建筑自带空调 地窖藏冰可做冷饮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