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7日电 据外媒报道,一项大型科学报告指出全球暖化导致海洋“病情”加重,动植物感染疾病的概率因此上升,全球食物供应也受到威胁。报告说,海洋温度节节攀升是“当代最大的隐患”。
这份名为《解释海洋暖化现象》的报告由12国80位科学家携手汇编,5日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召开的世界保育大会上发布。约9000名领袖和环保人士齐聚夏威夷檀香山市,参与这场大会。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安德森表示:“我们都知道,海洋支撑着这个星球。我们也都知道,海洋赋予我们每一秒呼吸。然而我们却使海洋生病了。”
报告的共同主笔拉佛雷表示,这项报告是“我们历来针对海洋暖化后果最全面性、最具系统性的研究”。
他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水已吸收超过九成因气候变化造成的多余热能,这限制了陆地上所感受到的热气,可是却大大改变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海洋为我们提供保护作用,但因此而引发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海洋生物迁移 海洋季节改变
这项研究涵盖了每一个主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从微生物到鲸鱼,无一不包。英国《卫报》网站报道,根据这项研究,海洋温度节节攀升改变海洋物种结构、导致捕鱼区萎缩、并开始将疾病传给人类,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隐患”。
报告提供证据显示,水母、海鸟和浮游生物开始迁往较冷的极地,移动幅度达到纬度10度。拉佛雷说,海洋环境中的生物移动速度“比陆地上的快1.5至5倍”,“我们正在改变海洋中的季节”。
温度升高也可能在未来改变乌龟性别比例,因为高温多孵出母龟。高温也意味着微生物将占据更大面积的海洋。
这项研究也包含证据显示海洋暖化“正造成动植物疾病增加”。导致霍乱等疾病的病原体,以及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毒藻类大量繁殖,在温暖的水中更容易蔓延,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海洋温度上升也导致珊瑚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亡,某些鱼种的居住环境因此被摧毁,其数量大减,对食物供应产生冲击。
报告也指出,由于鱼种分布区转变,东南亚海洋渔获量到了2050年料将比1970年至2000年间下滑10%至30%。
专家表示,这份报告凸显了迅速采用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海洋与基地项目负责人伦丁说:“我们须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毫无疑问的,这一切因我们而起。我们知道有哪些解决办法,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原标题:报告:全球暖化让海洋“病重” 食物供应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