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经济之路

2016-09-14 11:51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1119564810_14738243958101n

9月11日,从四川的媒体朋友和新闻报道中了解到成都市刚刚召开了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

根据笔者观察,近期全国不少城市也陆续召开了市委全会。但是,从成都视角看,这次市委全会最大看点之一,是市长唐良智转任市委书记两个月之际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全会。7月11日,成都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四川省委副书记刘国中在会上宣布中央决定:唐良智同志任中共成都市委书记。

在这次成都市委全会上,重点研究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问题。成都要建成与重庆比肩的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之举、决胜之招。

城市发展支撑在产业

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根子。

没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把实体经济作为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不仅是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反思中得出的结论,也是防止中国经济“脱实向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

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对于“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改革创新,一个是“互联网+”。

正是这两个关键词,经济界、学术界甚至不少地方政府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改革创新和“互联网+”就是一切朝互联网看齐,互联网经济就是一切!

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又带来了行动上的误区:有些知名企业或者地方片面强调互联网项目的比重,忽视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过多引进互联网项目,甚至希望用互联网经济来取代实体经济。

然而,这种认识和做法完全是对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的误读,或者说没有真正领会到中央关于改革创新和“互联网+”的实质所在。

中央提出改革创新的实质是什么?是希望通过创新驱动和“互联网+”的手段,提升各实体经济产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表述非常清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同样表述清楚的,还有《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通过‘互联网+’,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

中央的态度和思路很明确:无论是创新驱动战略,还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都是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是要提升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行业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活力。

由此可见,成都市在解读中央关于互联网+和改革创新的关键词上,把握得很准确,抓住了改革创新和“互联网+”的真正实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都市委市府领导班子对于如何把中央关于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中去,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和全面的认识。

1119564810_14738243959941n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成都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只有64.9%,而全国是83%,重庆是98.5%,武汉是70.8%。这说明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够高,还有很大潜力。

从投资总量看,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投资总额的增速都是高于GDP增速,投资总额增速甚至超过GDP增速1倍以上,但是去年成都GDP增速为7.9%,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5.8%。这表明成都投资总量与GDP规模不相适应,但投资拉动GDP的效率比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大幅度上升:成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183亿,增速达到13.9%,总额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城市经济投资方面,成都的后劲是非常足的。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是(成都)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则是,通过投资来优化产业结构。这抓住了成都经济发展的关键。

此前,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成都考察时曾说过:(成都)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做大做强。保持必要投资强度,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现有企业进一步增资扩产,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

在这次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也明确提出了“做强投资这个发展的底盘”。唐良智明确表示投资是做大经济规模、在增量中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增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

工业是城市的命根子,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工业一业定乾坤”。唐良智将发展工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成都,风生水起的工业强基础行动,大规模开展的工业“竞进拉练”,就是抓工业的集中写照。

前不久召开的成都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上半年成都市工业投资总额1070亿,增长37.3%,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则达到了6.7%。

根据笔者观察,尽管成都以商贸、旅游和文化等第三产业闻名全国,但以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先进制造业占很大比重。成都的工业制造有三个重头: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同时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和食品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二是工业园区经济特别发达。去年,成都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85亿元,成为四川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的工业园区,规模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三是工业投资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16年上半年成都工业投资一马当先,同比增长37.3%,这个数据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

跟这些数据相吻合的是,在这次成都市委全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这五大实体产业成为与会者的关注重点。

但是,对成都而言,工业发展不够,工业体量不足以支撑城市发展和发挥首位城市作用,仍然是摆在发展新起点上的一道必答题。

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除了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打造服务业核心城市,以及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组织化、品牌化、资本化水平,推动农业向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转变也是成都当前需破解的问题。

面对国内外经济增长环境,成都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蓉欧+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聚焦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将为成都履行国家使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程朋)

原标题: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经济之路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