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在不久前举行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发出了脱贫攻坚总攻令。新华网推出“脱贫有多难,凉山有多拼”系列报道,以期用一个贫困地区的艰苦和奋斗来观照全国脱贫攻坚的挑战与希望。
为什么关注凉山?它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那里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长期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今天,凉山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凉山的痛和变,折射出新时期脱贫攻坚的难和勇。它是一块扶贫“硬骨头”,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脱贫样本。
资料图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镇修建的“彝家新寨”。新华社记者李华梁摄。
新华网成都9月18日电(郑玮)2020年,对于凉山来说,是一张安排异常紧张的时间表。对于凉山州来说,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意味着在“嘀嗒嘀嗒”的倒计时中,全州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0.58万贫困人口要在那一年,那一刻,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的大家庭。
一场场攻坚战,正在大凉山的崇山峻岭间铺开。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选准最贫困村、扶持最困难户、办好最急需办的事。近年来,凉山通过精准扶贫,贫困人口逐渐减少,贫困面貌整体有所改善,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在实践中探寻出了精准扶贫的“凉山样本”。
资料图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拉克乡四合村幼儿教学点内的小朋友们在玩耍。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一系列问题。
国家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凉山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决定实施“六个精准”和“七个一批”,通过精准识别、对号入座、对症施治,将贫困人口无一遗漏地纳入“七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推动贫困群众限期脱贫、精准脱贫。
所谓“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那么,脱贫“标兵”凉山的“七个一批”又是什么呢?一起来学习精准扶贫的“凉山样本”吧。
1. 特色产业发展一批
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县域工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业等,推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2. 创新创业致富一批
加强科技创新促增收,支持创业促增收,拓展劳务经济促增收。立足向科技要效益,瞄准优势特色产业科技需求,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3.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4. 医疗保障扶持一批
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受益水平,重点将区域内住院疾病排名、费用占比前十位的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
5.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
对接国家和省移民搬迁规划,制定全州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帮助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区贫困人口脱贫。
6. 治毒戒毒救助一批
真正让“一人吸毒、祸害三代”等观念深入人心,探索“支部+协会+家支”新模式,加快建设集强制隔离戒毒、身心矫治转化、社区康复安置为一体的“绿色家园”。
7. 移风易俗巩固一批
大力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全面推行婚前体检制度,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杜绝近亲结婚现象。
资料图片:普格县螺髻山镇珠海新村的村民在图书室取书阅读。(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十二五”期间,凉山州坚定不移破瓶颈、补短板,谋福祉、惠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精准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跨越千亿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百亿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经济大发展、改革大踏步、民生大改善、环境大变样……凉山州已经实现从“一步跨千年”到“经济跨千亿”的历史性跨越。现在,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通过一个个精准扶贫的民生工程,凉山,必将啃下底子薄、条件差、难度大的“硬骨头”。
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通公路、有学前教育设施、有医务室、有文化室、有民俗文化坝子、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这些画面将在大凉山成为现实。
原标题:脱贫有多难,凉山有多拼⑨|精准扶贫的“凉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