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用文化软实力撬动综合竞争力

2016-09-28 07:1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10年前,成都以锦里、宽窄巷子等旅游文化街区打造为名片,向全国贡献了文化融合商业的开发范例,成都文创进入全国视野。

5年前,成都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借国有厂区之壳,行市场化、资本化运行之实,营造了一批以东郊记忆为代表的专业化创意园区。

如今,科技指导下的创意博览会、会展、游戏开发在成都不断涌现,以“互联网+”为抓手的成都文创,在创意设计、数字化发展上迈向新台阶。

城市实力靠经济,城市品位靠文化。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如何撬动发展硬实力?城市文化的繁荣如何转化为世界知名的城市品牌?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成都应确立怎样的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模式?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金元浦教授。

他认为,历经前期旅游街区打造、专业园区改造的摸索,成都文创已进入“互联网+创意”的新时代,推动了城市品牌的提档升级。他建议,成都文创未来的发展,要在保留区域文化特色的同时,立足创新,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

专家简介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

1

抓软实力

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以文化为资本,打造城市品牌的模式,正在逐渐显示马太效应。”金元浦表示,成都是国内最早以“经营”的眼光打造品牌的城市,通过对外输出三国文化、金沙文明和休闲市民文化,成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值不断攀升。“这种发展模式很具前瞻性。”而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就是成都以软实力撬动综合竞争力的最好体现。

“未来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而文化城市的成功首先在于城市品牌的建立与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金元浦认为,对比冷战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在全球化的时代,竞争主要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展开,软实力则是“城市之争”的主要筹码。

“在市场开放、经济要素顺畅流动的今天,哪个城市最受关注,那个城市就拥有吸引最大资源的可能。”金元浦说,当一座城市聚集了市场的目光,随之而来的就有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的主动输入,在传播心理学上,它被称作“马太效应”。

也就是说,城市魅力的展示,会让公众产生心理认同,在面临与该城市有关的活动时,有情感性地倾向于有利该城市的选择,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将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这就是形象力转化为生产力的逻辑,所以成都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在抓城市的软实力。”金元浦说。

2

释放活力

创造力引领成都走向未来

说起成都文化,每隔几年都要来成都参会的金元浦,给出了他的“成都印象”。

金元浦认为,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区域文化特色,在商业开发上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因此,整个城市体现出新旧交织、多元融合的文化样态。“宽窄巷子和锦里的打造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里全国掀起了古镇建设潮,但这两个商业案例没有受到冲击,仍然是外地人认识成都的名片——因为它们承载着文化,而不是简单的躯壳。”

但他同时认为,城市精神不应当仅仅是传统文化。“城市精神是植根于城市历史、体现于城市现实、引领着城市走向未来的一种特质。”金元浦说,必须看到,新的条件下,成都人的个体需求和城市精神也在发生着变化,城市悠闲的生活态度被更具创新创业创意的活力来代替。

“传统文化是沉淀的宝藏,有其存在价值,但后续的活力很重要。”金元浦引用了简·雅各布斯曾使用的一种比喻——将城市发展比作爆米花机,如果一直有米花爆出,那么这座城市就是生龙活虎的,而机器停了,整个城市也就归于平静。这种爆发力就代表一个城市的活力。

活力不足导致衰落的世界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比比皆是。金元浦说,“欧洲有个学者彼得泰勒,他提出了活力城市的概念,城市的活力需要不断有创意阶层产生,新一代的普通市民建设于新的创造力。城市精神的内涵才会不断延展,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内燃机。”

3

文创升级

成都文创阶梯上升“步步高”

如果说城市精神是内核,那么文创产品则是包装,把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态度以电视、电影、出版等形式展示出来,令消费者认同其文化价值,是世界各大城市采取的做法。

“文化本身是生产力,它比物质性产品更能增值。”金元浦说,物质性产品会因使用和消费而消耗,其价值是递减的,但文创产品不会“快消”不会“折旧”,越是使用,其价值反而越高,越是使用得多,其增值速度也就越快。

文创的机遇在信息时代愈加凸显。传播效力的增强,文创产品进入市场、进入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元浦举例,从上世纪的70~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顺利完成了原有产业的转型、改造和提升,转而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将其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推动。

成都作为后起之秀,文化产业也在稳步增长,2015年,成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5%,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之一。

令金元浦印象深刻的,是成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在不断探索转型,呈现“步步高”的阶梯上升之势。“据我了解,成都文创从起步到攀升,历经转型,我总结为三个阶段,从文旅街道到专业园区,再到今天的手游之城、西部文创中心,每个阶段都为全国输送了文创的成功范例。从中,我们看到了成都通过文化升级实现城市品牌更新换代的决心。”

4

发展建议

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

作为北京、深圳等10省区特聘的文创产业发展顾问,金元浦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给成都的文创产业出谋划策。

“文化的软实力加上科技的硬实力等于文化的巧实力。”金元浦说,软实力不能一味往意识形态、精神产品去打造,让软实力硬起来,需要两个根本的支撑力,一是科技,一是经济。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国民文化需求将出现井喷。“‘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需要经济支撑。”

而科技则被金元浦视作文创产业的发展抓手。他认为,一方面传统的文化产业类别正在进行数字化高科技改造,诞生出数字电视、3D电影、数字出版等新形式;另一方面,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文创新业态正在“平地起惊雷”,如直播、网游、手游等。如果忽视当代数字高新科技的高端平台建设,缺乏高科技引导的创新创意,将在这场文化创意竞争中失去武器。

成都当代的文创发展如何?金元浦分析,成都的高新技术可圈可点,也曾以手游之城实现文创突破,但在人才领域的引入上不够。“我参加过在成都举办的文化沙龙,看到一些国际友人在这里安定下来创作。不过与北京上海相比,还偏少。”

他指出,由于历史原因,文化部门市场意识和产业意识单薄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要引进的人才,需懂得市场,懂得产业经营,让市场带动行业发展。“如果靠行政补贴,不可能有持续的文化创意,成都需要一批具有国内意义世界影响的领军企业。当然,这在国内各大城市都是难点。”

“西部文创中心,我认为就目前全国的文创产业发展格局而言,对成都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位。”金元浦说,成都底蕴深厚,但不能满足于历史,要有更高的眼光、更大的视野,向更高的标准看齐,立足区域特色、面向世界视野,打造成都特色文化。

“未来我们的文化理念不一定是文化走出去、文化输出,而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全球思路下相互沟通、交往,达到城市的文化自信。”

记者 钟茜妮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