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人民日报:成都,让河湖与城市共呼吸

2016-10-09 07:37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初秋的四川成都,刚刚挣脱酷暑的包裹,尚未一下子从高温里走出来,中午仍然很热。午休过后,青羊区青羊上街398号院的街坊邻居们拎着水杯,陆续聚到河边的树荫或是凉伞下,下棋、摆龙门阵,笑声、争执声、起哄声,伴着摸底河的流水声飘向远方。

问到摸底河的变迁,老人们来了兴致。

73岁的王光秀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老成都,在摸底河边长大。“小时候河水很清,大家都在河里洗衣服、洗菜。”68岁的王光祥回忆说,“去河里随意掀开一块石头,都能抓到螃蟹或小鱼小虾。”老人们的下一代也加入讨论,“不知不觉河水就变脏变臭了,经过治理,现在稍有好转。”

398号院与摸底河只有一街之隔,河水就在他们眼皮底下,由清变脏,又将由脏变清……今年,成都市在中心城区启动“宜居水岸”工程,将努力重现“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盛景。

2016年,成都市重点开展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中心城区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农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主要涉及岷江内江、沱江流域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了提升河水的“清洁度”,一方面,成都利用面源治理和活水循环等手法,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还对全市562个排污口全面截污,并对中心城区河道清淤。

“当前摸底河水质为劣5类,要实现清澈见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上游稳定来水和污染源控制有力。”青羊区城管局副局长刘军信心满满,今年年底要完成下河口截污治理,下一步将进行河道清淤和生态治理工作,明年5月底基本实现河水自净功能……记忆中“鱼翔浅底,白鹭翻飞”的摸底河,有望回到人们眼前。

历史上的成都一直是个河流密布的“活水之城”。现在成都中心城区有6条主河道、76条支渠,总长约583公里。尽管水网纵横交织,但缺乏系统治理,河道水质差、水量不足,水系、河岸和风道不通,水景观缺乏特色、品质不高。

如何让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水韵传承?

今年8月,成都开始谋划大做“水文章”:未来3年,以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为目标,实施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在开展以截污、清淤、输配水为主的水生态治理的同时,将水岸景观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以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真正实现“河湖与城市共呼吸”。

摸底河流域整治项目被纳入成都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首批4个项目之一。先期启动的示范段建设长约3公里,以提升居住环境、增加居民活动场所为目标,打造集宜居、环境、游憩活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小桥流水人家”宜居水岸。

改善水质、打通滨河通道和增加绿化面积是这一河段的改造重点。“‘水岸三通’工程要实现水系通、河岸通、风道通。”刘军说,如果水系、河岸、风道不通,即便水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连点成线、串线成景。

“臭水沟变成景观河,跟它做邻居,我打心眼里高兴。”听到摸底河打造宜居水岸的消息,68岁的龚云华非常支持。打通河道要拆掉她居住的摸底河沿街2号院的围墙,她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征求了107户意见,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据刘军介绍,在送仙桥一带,不仅两处不通的河道将被重新打通,沿岸建筑、河堤驳岸和滨河植被也将得到整体提升。此外,将以送仙桥古玩市场为基础,强化文化博览、收藏鉴定、藏品拍卖等相关产业功能,打造送仙桥文博中心。

“再不用看着水在眼皮底下流而无法靠近了。”送仙桥边的398号院居民,期盼着水越来越清,期盼着“宜居水岸”早日变成现实。

(原载《人民日报》2016年10月8日第10版 有删节)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