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工人日报:成都打造“小街区” 治疗大城市病

2016-10-12 07:1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迅速崛起的四川省会成都,和很多大城市一样受到城市病困扰。为此,成都提出“小街区”概念,并将其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规划九大小街区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小街区为基础的、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尺度宜人、形态优美的城市空间——9月29日下午,《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全文在成都规划管理局公众平台一经发布,网络点击量便多达近万次,民众对城市“小街区”这一相对陌生的概念充满好奇与期待。

小街区 大战略

“‘摊大饼’式的传统规划思维,很容易使成都这种超大中心城市陷入‘大城市病’困局,应对这一难题,就必须按照独立城市理念,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 2015年,时任成都市市长的唐良智就提出“城市设计新理念”。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唐良智不仅将“独立城市”纳入其中,同时还谈到了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这两大新词的出现,在当时即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唐良智认为,城市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不足。推行小街区制,一方面是从规制层面以网格化大密度道路划分街区空间,完善交通系统,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另一方面则是要降低城市开发强度、留出开敞空间、提高城市通透性。

2015年9月,成都市经过广泛、深入论证和研究,编制出台了《成都市“小街区规制”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关于加快推进“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小街区由若干个街区自愿组合而成,同时提出,实际操作中,重点突出引导用地混合使用,提高居民生活便捷程度;优化城市形态,塑造宜人城市空间;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增加路网密度,打通城市微循环等四大特点。

对症开方除痼疾

成都缺配套、出行距离长的大型封闭的小区主要集中在新区,导致城市生活相对不便。

为破解这一困局,成都在践行小街区规制过程中,遵循了智能集约整合街巷空间、科学布置公共服务设施的原则。将改善生活品质、提升街道商业活力融为一体,在公共交通方面,也将按照公交站点半径300米基本满覆盖的要求,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密公共交通站,方便市民换乘,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此外,绿色出行也被纳入重点内容。根据规划要求,成都将根据街道主导功能不同分为居住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以及综合型街道;同时还根据交通特征不同,划分为一般街道、步行街道以及人车共享街道三类。在分配道路空间时,优先保障步行交通,其次是公共交通,再次是非机动车通行及机动车通行,科学优化路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认为,小街区的打造是提高绿色出行、建设绿色城市的举措,也是街道活力的保障。

(原载《工人日报》2016年10月11日第01版,有删节)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