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小街区规制 助推城市实现宜居宜业

2016-10-14 10:1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假如给小街区画像,它的要素有——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它的特点是——生活更便捷、配套更完善、交通微循环、文脉有传承;在成都的类似区域有——少城、玉林小区,它们皆已有小街区的雏形。

“小街区规制”可以促进实现城市宜居宜业的目标追求;它的落地,会促进城市人情味和街坊感的本质回归。

促进城市人情味和街坊感的本质回归

邻里守望相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青砖红瓦绿柳白墙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街坊邻居从此变得陌生,邻里之情由此变得淡漠,那些承载着城市厚重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气质的古街老巷也随之消失。

邻里之情的重塑有赖于城市空间的重构,适宜的空间尺度是人情味、街坊感萌发的基础。“小街区规制”以人的感受为效度,在小尺度内加密路网,在大尺度中限定容量,控制街区地块规模,缩减封闭街区尺度,打造高品质的建筑环境和宜人的生活空间。

实施“小街区规制”,从规制层面强化街区空间尺寸管控,有利于增强人的接近性、密集度和亲近感,在陌生中构筑交融,在淡漠中构筑温馨,促进城市人情味和街坊感的本质回归;同时,还可以从规制层面保护文化遗迹、传承文化基因,还有利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通过推动历史遗产保护、文化特色展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互动,形成识别度高、吸引力强和文化内涵深厚、个性魅力独特的街区,恢复具有人文情怀的街坊空间,回归亲切自然的传统社区形态,重塑亲密和谐的社区生活。

促进实现城市宜居宜业的目标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最好的城市应当是最适宜人就业、最适宜人居住、最适宜人全面发展的高品质价值空间。当前,抓城市工作不能片面追求眼前发展而忽视长远保护,不能片面追求新城建设而忽视老城治理,更不能把城市空间生硬地切割成几个块头很大、功能单一、相互分离的功能区,造成城市内部潮汐式人口移动,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实施“小街区规制”,就是要从规制层面推进公共服务就近配套,把人的生活质量作为小街区价值的核心,从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出发,统筹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使市民就近享受优质均等公共服务;就是要推动形成由小街区、绿隔区、生态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格局,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不断满足市民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等生态产品的需求。

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500万,特别是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600万。传统“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各种“城市病”,在成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按照中央关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战略部署,成都目前已出台“小街区规制”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从街区空间尺度、路网密度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并启动了9个示范区建设,努力为国家层面制定相关规范制度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出更多成都贡献。本报记者 袁弘 文豪

原标题:小街区规制 助推城市实现宜居宜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