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5+1”校院地协同创新格局 成都力促创新资源变发展资本

2016-10-15 07:54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1

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5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两院院士33名……这些数字的叠加,构成了一幅成都创新地图。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作为西部科教大市,创新力量富集的成都,如何从更深层次激活创新“家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对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的成都而言,意义尤重。

探索打通校院地协同创新通道,“成都新十条”大胆探索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科技成果体制改革;破解“谁来创新”的问题,积极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科研机构;加速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环交大智慧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等成果转化区……按照“一个目标、五维支撑、七大任务”的“157”总体思路,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入推进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布局,并形成校院地协同创新“5+1”格局,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水区”探索突破。

打通校院地

协同创新通道

“5+1”格局破解“谁来创新”

我市把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作为科技创新的统揽,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落实市委全面创新改革《决定》和全市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按照“12345”总体思路和三年率先形成可复制经验、五年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的进度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改革进入深水区,科技创新成果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直面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创新梗阻,成都通过制度顶层设计破冰啃动改革“硬骨头”。

8月6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2016创交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总结大会提出:要坚持“建强”与“激活”创新主体并重,在解决“谁来创新”问题上有突破。

大学的品质,城市的品位。今年初,成都市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成都支持在蓉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第一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分别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5所在蓉高校,以及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协议,由此形成校院地协同创新的“5+1”格局。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核心,成都与其在全国高校率先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打造环交大智慧城;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成都与其共建“一校一带”,以“互联网+”为核心共同打造“中国硅谷”;以四川大学为核心,成都与其探索共建新型人才引进机制、新型校市合作创新平台,打造环川大创新创业“三带四区一城”,推动建设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区;以西南财经大学为核心,成都与其携手共建一流大学,打造“天府金融产业国际创新中心”和“环西财财经硅谷”;以四川农业大学为核心,共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以中科院成都分院为核心,共建成都分院新园区及中科院成都创新创业平台……

打通校院地协同创新通道,让“梗阻”变“通途”,成都正迭代升级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积极支持在蓉高校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力争到2025年形成20个以上国际领先优势学科,推动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成都新十条”

制度设计破冰

全国城市中首提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是清华大学在西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二级官方机构,它将是清华大学通过校地协同创新,促进成都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合作典范。”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程建平有感而发。眼下,“安家”成都科学城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已投入运转,首批校地协同创新项目已入驻,而这样的合作,仅仅是一个开始。清华大学正与成都天府新区谋划布局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通过平台化建设,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培育经济新动能。

与成都科学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毗邻,成都同北大、北航、川大、华中科大、电子科大等知名院校共建的新型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转化中心相继落定。8月30日,成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投资114亿元,发挥成都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方优势,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成都科学城,将成为成都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的新地带。

把视线从成都科学城瞻望向全域成都,今年5月21日,《新闻联播》以时长五分钟的头条新闻,报道西南交通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7月2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以“全面深化改革,西南交大的‘小岗村’试验”为题,再次聚焦西南交通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西南交通大学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改革的一线样本。

6月2日,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成都新十条”)正式发布,这是在继“成都十条”完成改革使命之后,成都在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上探索更深层次、更触及到“机理”的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成都新十条”在全国城市中首次提出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对职务科技成果确权时,发明人可享有不低于70%的股权。

顶层设计的制度创新,成为打通校院地协同创新通道的钥匙,高校“墙内”的创新资源正走向“墙外”,加速在蓉落地转化。紧随“成都新十条”等政策红利的释放,在蓉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创(领)办企业,持续推动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今年1—8月,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1.5万家、增长31%,其中科技型企业新增91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5470亿元。

毫不动摇地谋创新、抓创新、促创新,打通校地协同创新通道的改革,从共识到行动,成都持续向改革“深水区”实践探索。

本报记者 赵子君 缪琴 实习记者 宋妍妍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