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华妍”奔向放归点右侧丛林
大熊猫“张梦”出笼显得很兴奋,没有丝毫的逗留,快步跑进放归点左侧丛林
大熊猫“华妍”迈出放归笼
看到“华妍”和“张梦”绝情地离去,研究中心大熊猫放归团队总工程师黄炎感到非常欣慰,这表示它们学会了要惧怕人类
一个月前,放归团队以食物诱捕的方式回捕野化培训圈里的“华妍”,没想到她硬生生地用爪子掰断了食指粗的铁笼,逃了出去
昨日上午十点半,石棉县栗子坪,3岁的熊猫妹儿“华妍”从困了一天一夜的转运笼里探出半个头,左顾右盼了两分钟,才缓缓迈出左脚,踏上松软的草地。她左嗅嗅右看看,渐渐加快脚步,很快就一扭一扭地钻进了右边的林子里。两分钟后,2岁的熊猫小妹“张梦”也钻出了笼子,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左边的树林。这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第一次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
野性十足
“华妍”曾掰断铁笼
看到“华妍”和“张梦”如此绝情地离去,研究中心大熊猫放归团队总工程师黄炎感到非常欣慰:“它们长大了,也表示它们学会了我们一直教它们的——要惧怕人类。”
黄炎介绍,“华妍”、“张梦”都出生于卧龙天台山野化培训圈。那里和栗子坪在生态环境方面几乎没有差别,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丰茂的野生竹林和多种大熊猫伴生动物,鲜有其它物种能危及大熊猫的生存。“只是野化培训圈只有1平方公里,栗子坪是它的100倍,能让大熊猫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华妍”和“张梦”在黄炎眼中是两个“野性十足”的孩子。一个月前,放归团队以食物诱捕的方式回捕野化培训圈里的“华妍”,没想到她硬生生地用爪子掰断了食指粗的铁笼,逃了出去。又经过近20天的回捕,才将这个“野孩子”抓回来。
一个月内
每小时监测一次
在“华妍”和“张梦”的脖子上,都有GPS项圈,带定位和生命体征检测功能。项圈每隔两小时会自动把数据发送到后台。“无论它们是在休息、活动或者病了,我们都能立即知道。”黄炎说,如果有特别危急的状况,驻扎在保护区附近的搜救团队会前去救助。放归团队还在它俩的颈项皮下植入了ID身份识别芯片。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两只大熊猫都会渐渐离开放归点,走向深山。搜救团队每隔1小时会用设备读取项圈发出的信号,并搜集它们的粪便进行化验。一个月后,如果它俩达到合格标准,搜索频次会降为一天一次。
“华妍”的母亲“晔晔”是人工繁殖的大熊猫。“张梦”的妈妈“张卡”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救助的野生大熊猫。由于野化培训采用的是“母兽带崽”的方式,可以说“华妍”是被人工繁殖的大熊猫抚育长大的,“张梦”则是由野生大熊猫带大的。“这也是这次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的目的,看看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是不是也能像野生大熊猫一样,教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技能。”黄炎说,希望“华妍”能成功地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