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妍”在众人关注下冲出笼舍奔向大自然。
“张梦”被放归自然。
10月20日,由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共同举办的大熊猫“华妍”、“张梦”放归自然活动,在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两个“滚滚”妹儿在经过专业的野外培训后,终于踏出奔向自然的第一步。据悉,这也是全球首次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
两个“滚滚”妹儿
开启野外生存的新生活
10月1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雌性大熊猫“华妍”、“张梦”在卧龙神树坪基地完成了放归前的最后一次体检。这次体检内容,包括体尺、体重测量、血液生化检查、寄生虫检查等。检查结果显示,两只大熊猫生长发育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华妍”、“张梦”分别于2013年8月14日、2014年7月7日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经过3年多的野化培训,“华妍”已能独自在野外寻找隐蔽所、采食不同种类的竹子、寻找水源等,其警觉性较高,能识别天敌和伴生动物,并且能够有效躲避天敌和其他危险动物。而“张梦”经过2年多的培训和学习后,跟随母亲掌握了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和逃身本领,生长发育良好。
经专家论证会评估,“华妍”、“张梦”已达到预期培训目标。“两只大熊猫在培训期间表现优异,先后通过了天敌识别、伴生动物识别、建立领地、寻找食物和水源等考验,从所有参与培训的个体中脱颖而出。经业内专家论证,可以放归自然。”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化培训项目专家黄炎教授说。
体检后,工作人员分别采集了“华妍”、“张梦”的掌印,为它们在皮下埋植国际通用的ID身份识别芯片,并佩戴了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颈圈,以便开展野外放归后的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
经过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10月19日,“华妍”、“张梦”由耿达神树坪基地运抵放归地——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保护区。20日上午10点半,打开笼子的一刹那,在人类关注的目光下,“华妍”和“张梦”相继冲出笼门,一眨眼的工夫便消失在森林中,从此开启了野外生存的新生活。
两只大熊猫放归自然后,科研人员将立即着手对它们进行跟踪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开展野外研究,了解它们如何逐步适应新的野外环境,融入野生大熊猫种群。
看着两名“学员”从野化训练营正式毕业,黄炎的脸上满是微笑。他说,“我们会密切关注它们的行踪。野外放归只是起点,它们能在野外生存下来,甚至与野生大熊猫繁育后代,是我们接下来最为期待的。”
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
是拯救濒危动物重要手段
萌态可掬的大熊猫作为全球宠儿,既是我国“国宝”,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将人工圈养繁育的野生动物经过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在放归仪式上,国家林业局总经济师张鸿文说,多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朱鹮、扬子鳄、麋鹿、野马等20多种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工作。大熊猫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其放归自然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野生动物,“将‘华妍’”和‘张梦’同时放归自然,意义重大。这是全球首次尝试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既要检测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要观测它们同时放归野外后的生存活动,是一次全新的科研探索。”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大熊猫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了6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70%以上的野外大熊猫种群。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熊猫圈养种群已达422只,基本实现了人工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为复壮大熊猫野生种群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林业局组织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在大熊猫野化训练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从2006年起,陆续将5只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野外。
原标题:“滚滚”妹儿“华妍”“张梦”奔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