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妍”从箱笼中探出头来。四川日报记者 何海洋 摄
“张梦”快步跑进森林。 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
野化也曾经付出代价
两只大熊猫先后夭折
大熊猫野外放归项目2003年正式启动,花费三年时间野化培训了第一只放归的大熊猫“祥祥”,此后十年间,又先后放归了包括“华妍”、“张梦”在内的6只人工繁殖大熊猫。
截至目前,两期野化项目共有17只大熊猫参与其中。据黄炎介绍,此前放归的大熊猫“淘淘”、“张想”已适应野外生存,通过GPS定位和遥感红外线测定,“张想”已拥有了自己的栖息地。然而,野化也曾经付出代价,两只大熊猫先后因为争夺领地、患病夭折。
“刚开始进行野化实验时,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在“祥祥”放归失败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在全球首创了母兽带仔的方式,效果十分明显,大熊猫放归成功率达到60%。”黄炎说。
在野化项目开始前,100平方公里的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只有10多只野生大熊猫,在此地放归大熊猫可以进一步复壮种群。“‘淘淘’和‘张想’都已接近性成熟,最近1-2年可能会在野外繁育后代。”黄炎说。
放归大熊猫档案
华妍 3岁,雌性,体重80公斤,体长115厘米;2013年8月14日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母亲“晔晔”是人工繁殖的大熊猫,父亲“武岗”来自宝兴野外。
张梦 2岁,雌性,体重73公斤,体长111厘米;2014年7月7日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母亲“张卡”,2000年获救于四川宝兴野外(邛崃山系),父亲“白杨”来自邛崃山系野外。姐姐“张想”已成功放归,并拥有了自己的栖息地。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原标题:“滚滚”妹儿“华妍”“张梦”奔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