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600—900公里
四川在线消息 10月21日,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志云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未来高铁将采用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通过真空管道运输,时速有望超过600公里。
将在真空管道中运行
沈志云院士在研讨会的院士沙龙活动上做了题为“后高铁时代”的讲座,他用了“颠覆式创新”来形容下一代高铁技术。颠覆式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方式,二是时速。根据沈志云的设想,未来高速铁路将在真空管道中运行,运营时速将达到600—900公里。
为何要在管道里运行?沈志云说,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高温超导磁悬浮将采用永磁轨道,即使吸附一根铁针都可能产生重大交通事故,而在真空轨道里则保证了安全,其次是环保,列车高速运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较大噪声,而在封闭的真空空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沈志云介绍,按照当下的技术,机车跑到600公里都没有问题了,“关键的因素在于改变运行的介质,在真空中运行,是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
20公里试验线计划落地成都
未来,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将成为航空线路的有效补充,应用到点对点的客运运输之中,乘客乘坐这种高铁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之中,可以迅速达到目的地。
列车何时能够进入载客运行?沈志云表示,其团队已经在做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前期研究,一条20公里试验线计划在成都落地,试验线建成后5年后将实现工程化,再过5年将实现商业化运营。也就是到2026年,超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有望实现载客运行。
人物名片:沈志云
1929年5月28日生,湖南长沙人,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志云在机车车辆动力学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创建的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在国际上通称“沈氏理论”被广泛引用;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开创了无轮缘磨损新纪录;主持建立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曾任中国铁道重载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铁道学会理事长、成都市科协主席等职,并获詹天佑成就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沈志云为中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高新技术发展和铁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原标题:成都将建时速600公里高铁试验线 2026年或载客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