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实验学校学生正在上禁毒课。
泸州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一个海拔1200多米的山区学校,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九成都是留守儿童。
再过十几天,就是学校30周年的“大日子”。教师刘付玉打开墙角的办公柜,找出一本本过往的笔记,通知曾经的学生回校参加校庆。
柜子的角落,有一对千纸鹤。她的目光停在上面,多年前的回忆浮上心头——这背后有一个关于留守学生小新和父亲约定的故事。刘老师还记得,小新曾指着禁毒展板上的吸毒女失声痛哭,乞求吸毒的父亲不要“死得很惨”。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小新和父亲约定:如果期末考试自己数学考了100分,父亲就不要再吸毒了。5年后,诺言兑现,摆脱了毒瘾的父亲生活走上正轨,小新终于拥有了健全的家庭。
毕业那天,小新折了一对千纸鹤,送给刘付玉,他感激地说:“刘妈,是您让我学会了画画折纸,不然,我可能也吸毒去了。”
A
故事
看见展板痛哭
儿子想起吸毒父亲
10月25日中午,一个来自成都的陌生电话响起,“刘老师,是您吗?”
话筒里,传来一个大男孩的声音。刘付玉一听就辨别出来,这是小新的声音。高中毕业两年,这还是小新头一次给她打电话,“听说马上要校庆了,我想回来看看。”
8年前,13岁的小新进入学校初中部,刘付玉成为他的班主任。报名当天,小新被大伯拖着来到教室,身上衣服很脏,脖子上积满污垢。原来,小新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他由大伯抚养长大,从小疏于管教,整天在外晃荡,惹是生非。
一次,学校举办禁毒展览,小新在一副展板前停下脚步,皱起眉头,紧咬嘴唇。刘付玉从未见过他的心情如此沉重,上前询问。小新转过身,指着展板,“老师,我爸爸也在吸毒,我不想让他和上面那个吸毒的女的一样,死得很惨。”说着,小新扑入刘老师的怀抱嚎啕大哭。
矫正行为习惯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那一晚,刘付玉彻夜未眠,小新心碎的模样令她无法释怀。事实上,和小新有着同样遭遇的孩子,在学校还有一些,他们的父母或不幸染上毒瘾,或为贩毒铤而走险,无形之中,孩子们的心灵里,除了毒品只有金钱。2011年,在校长李修会的努力下,学校成为叙永县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基地,所有老师的肩上又多了一个担子:矫正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情趣,主动预防毒品的侵害。
对于小新,刘付玉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学习习惯到行为习惯,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
10月19日是小新的生日,第一堂课开始,刘付玉双手一打拍子,同学们心领神会,唱起了生日歌,祝小新生日快乐。几天前,刘付玉就悄悄和其他同学约好,要给小新一个惊喜。
小新害羞了,钻到桌子底下躲起来,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当天,他还得到了大家送的生日礼物——一盆当归。他捧着花盆,向同学们保证:“我一定把它养得好好的。”
儿子与父亲约定数学考满分父亲戒毒
和同学相处久了,小新渐渐听话了,还有了自己的爱好:画画折纸。每逢周末,全班外出游玩,他总爱揣着刘付玉送他的画笔,在纸上画出美景。
一次美术课上,所有同学都画出了自己的心愿。小新画的是一对父母拉着一个孩子,头上有白云,脚下是绿草。小新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不要吸毒,一家人好好的。”
后来,学校有了亲情视频室。每逢周末,小新可以和父母视频聊天。看着面容枯槁的爸爸,小新和他约定:如果自己期末考试数学考100分,父亲就戒毒。
从此的阶段考试,小新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逐渐从排名末尾跃升至前十名。每次他的考试成绩,刘老师都会装进信封,寄给小新的父亲。期末考试,他的数学真的考了100分。
2014年,小新高中毕业,成功考进了成都的一所大学。他拿出一张父亲的近照给刘付玉。照片上,父亲气色红润,面带微笑。他说,父亲兑现了约定,一直在当地参与戒毒,如今已经摆脱毒瘾,生活重上正轨,还成了一家工厂的老板。
原标题:儿子和吸毒爸爸约定: 我考了100分 您就别再吸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