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新一轮总体规划年底前编制完成 (2)

2016-10-29 07:54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城市新蓝图”亮点提前看

记者通过了解发现,作为“城市新蓝图”,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既有涉及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诸多“软细节”,又有涉及总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的一些“硬要求”。那么,这个将对我市产生深远影响的规划具体有哪些亮点呢?本报记者带你先睹为快——

将城市“做大”调整为“做精、做优”

相比于以前的《总规》,新一轮《总规》将城市“做大”的思路调整为“做精、做优”,例如针对中心城区重在进行城市更新,而三圈层则主要是加速发展。同时,该轮《总规》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刚性管控,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刚性控制线,稳固城市发展格局。

从五个方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明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市域城镇功能体系,并着重从五个方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加强国际影响力——既兼顾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贸易,又兼顾国际教育、文化等软实力,让居民在成都即可感受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氛围,如便捷的交通、高品质的服务、国际化的品牌等,打造比肩全球先进城市的国际影响领域。

●引领辐射周边区域发展——按照四川省“多点多极”战略,不断提升成都在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好发挥“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成都市的优质基础教育、医疗资源等将会向周边区域延伸,成都将不断带动周边区域,形成网络化发展格局。

●实现持续的创新引领——通过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发展动力,作为创新模式的重要输出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城市的发展最终要以人为本,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能为市民提供能够与全球先进城市相媲美的一流生活品质。公共服务配置方面,成都将按照都市核心区、都市新区、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等多个层次,标准化配置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中心城区将推进小街区规制,重点进行服务提升、环境整治、城市更新修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方面,构建以轨道交通引领的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枢纽交通体系,做优双机场分工,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以高铁、城际提升对外联系和辐射周边能力;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构建多种交通方式融合的公交都市,实现便捷的交通出行。

●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全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开展中心城区文化复兴计划,塑造成都具有全球识别性的文化形象,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突出城市规划的区域统筹作用

●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更大区域尺度重构。规划将打破成都市传统的单核集聚发展模式,强化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市域范围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和名山区共37个区(市)县统筹考虑,构筑网络化的大都市区,促进非核心功能向外疏解,以核心功能为切入点,推动区域空间组织网络化。规划注重从大都市区范围内组织城市交通,强化都市区内城市间交通联系,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在现有城际铁路的基础上,新增多条都市区内城际铁路,实现各城市间1小时的互通互达,大都市区范围外,加强铁路和高快速路通道建设,让大都市区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系更加便捷。

●跨区域协调产业发展。重点推动龙泉山东侧产业带建设,也注重推进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雅安等跨市际的产业、旅游、物流等互补与协同,并构建市际复合交通廊道,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

●不断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功能上,以特色功能引导镇村发展专业化,融入城市功能体系;空间上,镇村“成片连线”布局,形成精品示范线路;形态上,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建设“房前屋后桃李飘香”的田园风光以及充分保护山水特色,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

战略引领作用

●注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提出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体系下的城市规模和布局,按照“三定”的发展思路,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即“以水定人”——以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为底线,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防止因人口规模过大而带来水资源不足的风险。“以地定城”——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协调城镇生态、生产及生活空间,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空间无序蔓延。“以气定形”——系统分析城市规划中的风环境、热环境、邻避设施气体污染等问题,通过构建多条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环境和热环境,转变高密高强的城市开发模式,让居民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品质。

●中心城区向外疏解人口和城市功能,加强市域生态保护,维护生态格局。规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的补绿行动,通过构建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廊道、提升城市绿地比例等措施,打造“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新格局。

●结合重大环境变化,加强与新机场的对接,实现与简阳一体化安排,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格局,并从大都市区和集中建设区范围分别考虑,明确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多规融合,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一张蓝图全覆盖。

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

刚性管控作用

●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刚性控制线,稳固城市发展格局。

●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提出各类空间区划的管控要求,并予以监督,确保总规的权威性。

●明确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管控,大力推进历史遗产保护、特色文化展示,塑造魅力天府,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未来漫步于成都大街小巷,居民将切实感受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兼具国际化的现代文明,精神生活将得到进一步丰富。

突出城市规划

对专项规划编制的引导作用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对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生态保护、居住和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综合防灾减灾等的专项规划提出编制引导,明确具体的原则标准,在符合总规专项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专项规划可进一步细化布局等详细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预留接口,有利于规划的实施。本报记者 袁弘

本报记者 袁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