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我们感受记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火热一线

2016-11-08 07:34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在我国第十七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我市新闻工作者代表赴成都科学城以及成都地铁建设一线采风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作为社会生活的见证者与记录者,记者在字里行间、胶片方格中留存着社会、自然、城市、人与人之间绵延交织的故事,他们被称为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良心、群众的代言人……今天,时代的发展离不开记者的真实记录,城市的进步离不开记者的秉笔直书,城市的每一步成长、发展、壮大更需要记者通过敏锐地观察、独特地思考、周密地策划去全面、深入地解读,将更为广阔、真实的社会场景呈现给普罗大众,这既是记者工作职责之所在,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个新闻人的必达使命,我们奔行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将最为精彩、真实的新闻奉献于你、我、他。

今天的成都,是地铁直达、加速成网的“速度成都”;今天的成都,是创新创业、名企进驻的“智慧成都”。当致力打造中国西部创新第一城的成都科学城和承载着成都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的成都地铁成为见诸于成都媒体报端的热词时,对于经常与“它们”打交道的媒体记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在我国第十七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成都传媒集团及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12位新闻工作者,昨日前往成都科学城以及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海昌路站开展实地采风活动,用新闻人的视角,感受与记录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火热一线,让这个记者节也变得不一般起来。

点位: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D区北区

“聚焦基层天地阔,镜头方有活水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层一线,才能真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昨日上午,来自成都传媒集团及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12位新闻工作者迎着初冬的些许寒风,开始了记者节前的基层采风活动。采风活动的首站是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美丽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D区北区。

“天府菁蓉中心D区北区于今年9月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到达现场后,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方总经理刘火明热情地向前来采风的记者介绍道,天府菁蓉中心D区北区总建筑面积6.45万平方米,共计6栋单体建筑,可同时容纳约4000人同时办公。该工程2015年7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竣工。“目前天府菁蓉中心D区北区已吸引了中德天祥、四川发展、深圳雅堂等知名企业入驻。项目的建成,将更有效地满足招商引资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成都科学城‘争创西部创新第一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建项目秀外慧中

引得媒体人争相拍照

昨日正值立冬,霜寒露重的天气仍旧无法遮挡兴隆湖畔的秀美景致,当12位媒体代表来到天府菁蓉中心D区时,静卧着的成都科学城在鸥鹭翻飞、草木苍翠的城市画卷中,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让到场的记者也不由得习惯性地拿出了手中的手机或是相机争相拍照,让相机定格这城市建设的瑰丽景致。

而在此时,在天府菁蓉中心D区北区的项目工地上,上百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一部分工人正在进行外幕墙的施工作业,另一部分工人则负责内部装修施工。当记者们走进热火朝天的工地,乘施工电梯直上其中一幢大楼的24层,往下俯瞰之际,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伴随着轰鸣声,工人们紧张作业的身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让记者们对工人师傅的辛勤劳作,对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有了更为直观和真实的感触。

“安装幕墙,是在高空中作业,要受风雨限制。下雨时,工人们无法施工,刮风时,也需要停工。”刘火明向记者介绍,这幢楼从今年7月开始外立面施工,采用了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安装只能在天气晴好时进行,下雨或是高温天气对工人们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刘火明说,在烈日下工作时间长了易疲劳易中暑,稍有不慎就很危险。因此项目部将幕墙安装组分成2个班次,轮流作业;而下雨天,容易打滑,则会停止作业。

本报记者现场感受

平地起高楼 城市蓝图“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新区的一名跑口记者,我算是一路见证了兴隆湖畔这个崛起的新引擎——成都科学城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规划立项之初,经历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万众瞩目的成都科学城整体规划、建设布局已露端倪,而随着一批批国际顶尖项目的相继入驻,汇聚“智慧大脑”的成都科学城将是城市建设史上值得大写特写的重要一笔,今天的科学城正以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最美的成都科学城已粗具雏形,而我有幸作为忝居其中,用镜头与纸笔记录它从图纸变成现实的每一步,无疑是值得骄傲和铭记的。

同行感想

深入一线记录点滴 将所见所闻传递给大众

“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时,来到建设一线采风感觉特别有意义。实地看了成都科学城这个采风点,我更是深深被这里的建设发展速度所震撼。”《成都商报》要闻部记者王垚感慨地说,“成都科学城从最初的拔地而起,到现在的粗具规模,作为媒体人的我,为全程见证它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而感到自豪。”王垚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项目建设是关键,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能够亲自来到项目建设一线触及城市建设的点滴极为重要。“只有我们亲身经历了这些,才能将所见所闻有血有肉地通过文字,传递到大众视野,让广大读者也能及时了解掌握到成都发展的速度。”

“我今年5月份报道一个有关交通方面的新闻,来过这里,只能感慨这里的发展变化速度真是太超乎我想象了!”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电台新闻频率记者部记者别琹婧在采访完成都科学城后告诉本报记者,这里道路等基建设施完善,新建的高楼林立,让她目睹了成都科学城蓬勃的发展态势,让她对用镜头和纸笔记录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有了更多认同感。

点位: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海昌路站

“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是连接成都和新机场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施工难度大、工程要求高的地铁建设项目。”当采风的12位新闻工作者来到昨日采风第二站——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海昌路站时,立即被这里热火朝天、加速建设的地铁站所吸引。

“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一共8个站,其中博览城北站已经与其配套交通枢纽同时开工,其余7个站中,有5个站点目前已经进入打围施工阶段,另外,地铁18号线二期目前也进入了施工报批阶段。”据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彭宝富介绍,18号线一期工程是成都至天府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专线,设计时速最高140公里,为国内设计时速最快的地铁线路。

地铁建设焊花四溅

媒体人立即被吸引

大型运输车辆有序进出,钢筋笼前焊花四溅,大吨位塔吊随着指挥员的哨音和手势凌空飞舞,戴着“安全质量员”臂章的安全总监穿梭巡查……这是昨日采风的记者们在地处新区的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海昌路站所见到的建设景象。

“龙泉山隧道是18号线一期最关键、难度最大的施工区间,它的建设进程直接关系着整个18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进度。”彭宝富告诉采风的记者,“为确保施工安全,我司提前谋划,精心统筹,严格调控,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着手,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条件验收和现场安全管控,以确保地铁建设安全。”彭宝富透露,按照工期要求,18号线需与新机场同步开通。面对任务重、开通压力大的工程,为加快建设步伐,地铁公司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全力推进各站点征地拆迁、绿化迁移、管线迁改等前期工作。经过努力,目前18号线兴隆站5个车站全部实现进场打围,龙泉山隧道也正式开工建设,下一步,地铁公司还将继续跑步进场、提前谋划,并严抓安全质量管控、狠抓目标节点工期,精心筹备、科学部署,确保18号线建设顺利推进。

本报记者现场感受

与“地铁人”产生共鸣 地铁建设成为全新感受

“随着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地铁建设与城市发展越来越密不可分。”我作为非地铁口的跑口记者,通过此次记者节采风活动,在深入地铁建设一线的过程中,不仅采访作风得以扎实,感情上与群众也更加贴近,从而在语言上也更能与一线“地铁人”产生共鸣,让我这个地铁“门外汉”也收获了许多有关地铁的专业知识。

同时,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有,修建地铁非常复杂、工程量非常大,工人们特别辛苦,我之前从来没接触过建设地铁现场,也没写过类似题材,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全新感受。而此次记者节采风活动,让我与同行的同行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则是——深入基层才能写出好新闻,俯下身弯下腰才能与百姓心贴心。

同行感想

采风现场马不停蹄挖掘素材 为将来采访储存灵感

“刚看到地铁18号线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听完其规划后,我心情十分激动,今后我们无论是去三岔湖还是新机场都会变得十分方便。”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记者王一兴奋地表示,“接地气,听民声”,是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每个编辑记者时刻铭记的责任。为了在采风活动地铁18号线建设现场承担好这个责任,王一不敢停歇,奔走在施工人员之间,与他们零距离接触,找寻和发现工作中的闪光点以此为将来的采访启发自我的策划灵感。

“作为一名市场报记者,也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才能真正体会到记者采访的内涵,也才能真正做好采编工作。”这是《成都晚报》记者罗斯在参观完地铁建设情况后发出的感慨。“此次记者节采风活动,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更多的是丰富的精神食粮。”罗斯说,看到地铁施工人员这么辛苦地战斗在建设的第一线,在那一刻,她看到了新时期地铁建筑工人身上的闪光点:“有理想、能吃苦,这些东西真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报记者 王李科 摄影 朱大勇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