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邛崃有个古碉楼 九旬老人一生守候

2016-11-12 08:1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3

90岁的高泽民

1

坚实的楼板还支撑着。

明代天启年间,高姓家族一支后人为躲避战乱,入川来到邛崃市夹关镇。时局动荡中,为了保护家人平安和财产安全,高家人修建了一座长9.2米、宽5米、高12米的坚固碉楼,以求自保。

这座300多年的碉楼,见证了一个家族跌宕起伏的悲喜故事。

2

外墙二楼的位置,还有六个炮眼,外小内大。

04

出于安全防护考虑,碉楼有两道门,里外各一道。

开村鼻祖 原是大将军后裔

夹关镇,地处成都平原以西70多公里的白沫江畔。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连接雅安和邛崃的交通要道。

10月23日,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90岁的高泽民叼着长长的叶子烟在碉楼下休息,此时,曾孙辈的晚辈都来看望他。不止一次,高泽民总在这样的烟雾缭绕中回想起过去,小时候他也是这样趴在长辈身旁,听父辈和祖辈讲述高家的历史。

据高泽民介绍,明末成化年间,朝廷派遣大将军高君赞入川驻防。高君赞自幼习武,是大明武进士,官至提督将军。高君赞在明弘治15年(约1502年)平定江南,授都指挥使司(地方最高军事机构)入川,后定居邛州高水井。后来朝廷动荡,高君赞遭诬陷,他和五个儿子一起被杀于成都。孙辈们担心受到牵连,连夜外逃,四处分散。

其中一支族人来到邛崃夹关镇熊营村,隐姓埋名休养生息,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

碉楼墙体外层为双层保护层。

碉楼墙体外层为双层保护层。

碉楼很长时间成了高家长辈为子孙们讲学的地方。

碉楼很长时间成了高家长辈为子孙们讲学的地方。

六年建成 遍布机关暗道

时光带走了战火硝烟,高君赞的后人在夹关镇熊营村勤俭持家,渐渐家业兴旺。或许是出于自保的考虑,高家决定修建碉堡,工程从1621年开始,也就是在高君赞11代孙高一常手里开修碉楼,历时6年,到1626年初具规模。据高泽民老人介绍,祖上回忆,当时夹关镇一带的土碉楼有很多,每个村都有,矮则三层,高则五层。如今呢,只有熊营村的高氏土碉保存下来。

高氏碉楼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外观为三楼一底方形土墙建筑,长9.2米,宽5米,高12米,顶楼为木质结构。古碉前还修建了一座古朴的四合院。

我们在现场看到,古碉墙体由当地出产的夹石黄泥堆砌。为了承重和防震,墙体内以百年老杉木为经,经过油浸等特殊工艺处理的斑竹条为纬,再用特制3尺厚的墙板作为模板,用黄泥夯实,待下层干透后再层层往上夯筑。土墙底层厚一米有余,往上墙体渐薄,整体建筑呈梯形。碉楼墙体外层为双层保护层,里层保护层所用材料采用麻布、牛毛、稻草、泥土等,经过复杂工序混合而成,最外层用白石灰刷涂。每层楼都有三间房屋,住人和储物都可以,中间是过道,安装楼梯上下,正面墙体还画有梅兰竹菊的水墨画。

高泽民老人介绍道,出于安全防护考虑,碉楼有两道门,里外各一道。门用木质坚硬的百年青冈木做成,门厚一寸五。第一道门在外墙的北角,进门后是一堵东西朝向的厚墙,内门就安装在这里。第一道门正对二三楼的楼梯口,在二楼可以清楚的看见第一道门和过道情况。如果有盗匪进入,在二楼只要一支枪就可以守卫。内墙半腰高的位置有一排拳头大的孔,人在碉房底层可以看见过道情况,可以用矛刺杀。就算盗匪冲进第二道门,二楼三楼的人也可以抽掉楼梯,让其没办法上楼。在外墙二楼的位置,还有六个炮眼,外小内大。以前还在枪眼附近放了武器,可以瞭望,可以射击,也是通风透气和采光通道。由于泥土载重有限,一年只能修筑有限的高度,等泥土墙体干了后再往上修建。直到1626年,才修完三层楼。

原标题:邛崃有个古碉楼 九旬老人一生守候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