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成都麓客岛上,成都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的50多名小学生正坐在山坡上写生,忽然传来叮铃铃的铃铛声。“哇,下课啦。”欢呼声中,孩子们嬉笑着从山坡上滚下来,跑到草坪上围住老师白雪,叽叽喳喳地问道,“白老师,你去看看我们昨天搭的鸟窝好吗?”“老师老师,我给你看我画的画。”……
作为学校“小岛课程”的第一批体验者,从11月11日下午开始,这些同学将课堂搬到了郊外麓客岛上,在56个小时里,他们体验了由小岛设计师带来的小岛建筑课,学习了鸟生活居所的设计与搭建,参与了小岛音乐会、小岛故事会等活动。
“我们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内心充盈,热爱并尊重自然。”成都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刘晓虹对记者坦言道。
尝试
把孩子们带到小岛上去
“希望学校是适合生命成长的模样”
和任何一所顶着“高大上”、升学率极高、接轨国际头衔的小学课堂相比,成都市实验小学的“小岛课程”都显得太不一样了。没有校园里方正的教室和课桌,孩子们在草坪上读诗绘画、在湖边观察搭房、在星空下开音乐会和故事会,离开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大自然触手可及。
“我们一直在探寻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刘晓虹告诉记者,老师们都希望课堂不再被教室的门、学校的墙、教科书的框框所禁锢,“希望学校就是最适合孩子生命成长的模样。”
经过研讨,学校“创社团”的老师们拿出了一份名为《小岛课程》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包括由设计师讲授的小岛建筑课、鸟生活居所的设计与搭建、小岛写生、自然DIY等十余种课程。
实践
团队合作为小鸟搭建鸟巢
“8个人的小组可以拿出9种方案”
对于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白雪来说,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让她有了更多发现。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白雪感叹,在为小鸟搭建鸟巢的动手课上,每个小组都各有特点。有的小组沟通不畅,“8个人各有各的想法,拿出9种方案,谁也不服气谁。”有的小组合作愉快,从上午到下午,所有组员都默默做着自己的任务,硬是按照图纸搭出来。还有的小组刚开始不成功,组员都放弃了跑回屋里哭,哭着哭着又回去接着搭,“事实上,这不仅仅表达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还是团队第一次完成的大型作品,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11月13日下午,“小岛课程”结束,刘晓虹说,未来还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争取成为长期坚持的项目,“对于孩子们而言,重返自然、回归大地是一件健康而且必要的事情,需要坚持。”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杜江茜
原标题:“小岛课程”开讲 56小时与自然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