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先生牟巘,与赵孟頫交往密切
牟子才的儿子牟巘,字献甫(献之),学者尊称他为陵阳先生。牟巘年少聪颖,因父亲的缘故,得以顺利地进入仕途,历任大理司直、武冈知军、浙东提刑、大理少卿等官职,后来因为忤犯权臣贾似道而去官。
德祐2年(1276),元兵攻陷临安,牟巘退隐浙江湖州吴兴家中,闭门不出,开始长达36年的隐居生活。元武宗至大4年(1311),85岁的牟巘去世。
受家学渊源熏陶,牟巘深受父亲的影响。牟巘隐居后,与儿子牟应龙自为师友,讨论经学,切磨义理,乐在其中。时人对牟巘的气节、人品和学识很是敬重,牟巘交往的文人如赵孟頫、仇远、方回等,都是当时的名人。
牟巘是宋末元初浙东地区杰出的诗人、学者。他去世后,牟应龙把他的作品整理为24卷的《陵阳集》,其中诗歌占6卷,总计229首。在诗歌创作上,牟巘主张平和自然,反对刻意雕琢,但不否定诗歌应具备华美的文采。
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与比他大27岁的牟巘交往密切,并留下了很多合作作品。
赵孟頫所书的许多碑刻,都由牟巘撰文,如《松江宝云寺记》《嘉兴重修儒学记》《湖州妙严寺记》《嘉兴路儒学碑》《忠烈庙记》《平江府重建三清殿记》《玄妙观三门碑铭》等,几乎是非牟巘撰文赵孟頫不书的作品。
大德元年(1297),赵孟頫还书写了牟巘的诗卷,以供友人摹刊。牟巘去世后,赵孟頫撰写了《牟巘墓志铭》。《陵阳集》中收录的《简赵子昂君》《十日菊为子昂寿》《别赵子昂》《十七日谢赵子昂孟能静及诸亲友》等作品,也记录了牟巘和赵孟頫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
牟应龙有气节,赵孟頫称他陶渊明
赵孟頫与牟巘的交谊,延续到了牟应龙身上。牟应龙,字伯成,自号隆山,学者称他为隆山先生。
也许是家族优良基因遗传的缘故,牟应龙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惊人天赋,警敏过人,日记数千言,文章有浑厚之气。牟子才、牟巘和牟应龙,人称“父子两博士,祖孙三才人”。
因祖父、父亲都在朝为官,按当时的惯例,牟应龙本来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出任京官的,但他把机会“尽让诸从弟”,自己按正常程序去考取功名。
咸淳年间,牟应龙参加科举考试。权臣贾似道想笼络他,通过右丞相马廷鸾“以高第诱之”示好,但牟应龙坚决不去见他。
廷试对策中,牟应龙毫不客气地指出“上下内外之情不通、国势危急”的现状。考官看后,不敢把他的名次放在前面,牟应龙最终得到了光州定城县县尉的职务。
牟应龙坦然地说:“当年我祖父的对策,因直言忤犯了史弥远,被派往洪雅县做县尉。如今我也和祖父得到了同样的命运,我心中无愧。”
后来,沿海制置司想招他去做官,牟应龙以生病为由拒绝了。南宋灭亡后,原左相留梦炎为元朝廷效力,出任吏部尚书。留梦炎知道牟应龙有本事,给他写了一封信:“你要是愿来的话,进翰林是没问题的哈。”牟应龙接到信后,没有理睬。
由于没有为官,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牟家愈加贫困。此时,赵孟頫伸出了援手,为牟应龙写了《乞米帖》,把牟应龙比作陶渊明、颜真卿,希望仁人义士能给予帮助。
迫于生计,牟应龙只得到溧阳州(今江苏溧阳市)出任州学教授,晚年在上元县主簿的职位上退休。泰定元年(1324),牟应龙去世,享年78岁。
牟应龙以文章著名,“长于叙事,时人求其文者,车辙交于门。”牟应龙的书法也很不错,传世的作品不多见,为《名贤像册》所作的跋是其中的一件。
他的另一件书法作品,是如今被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为魏了翁《草书文向帖》所作的跋。
三个著名画家,牟谷为越南王画像
两宋时期,牟姓人中还出了3个著名的画家。
第一个画家是北宋初期的牟谷,曾为宋太宗画过像,后来升任翰林待诏。牟谷,字子冲,籍贯不详,“工相术,善传写。”宋太宗时,出任国画院祗候职务。
端拱年间,牟谷奉诏跟随使者前往交趾(今越南),为安南王黎桓及其大臣画像。回国时,因海瘴而飘泊了10多年才返回京师,这一路走得真是太艰辛了。
另一个画家是南宋末期的牟益,字德新(德彩),籍贯不详,客居在四川,活动于宋理宗、宋度宗两朝。牟益擅长画人物、山水和仕女,画风有唐人风韵。牟益用白描笔法画仕女,如行云流水,神情意态生动传神;他的水墨山水,清润秀美,超逸绝俗。
牟益的书法也很棒,晚年时喜欢写篆书。他还精通古文辞,考证《诅楚文》《石鼓文》《钟鼎文》等,阐释研究心得,纠正前人的释文错误。牟益的传世作品有嘉熙4年(1240)画的《捣衣图》,如今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随州(今湖北随县)人牟仲甫,也是一个有名的画家。牟仲甫的画比较特别,他最擅长的是画动物,如猿、獐、猴、鹿等,尤其在画鸡上有造诣,也很有意趣。他的作品有《冯山太师集》《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等。
牟琳裔孙牟俸
从四川迁徙到浙江
北宋咸平3年(1000),秦国铁骑将军牟琳的裔孙牟俸等人,从四川陵阳中峰迁往浙江台州黄岩县(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茅畲乡。
牟俸,字伯禄,被奉为浙江台州牟氏始祖。台州《牟氏家谱》记载,牟俸自幼聪明,悟性极强,讲义气,善绘画。为人沉静、坚毅,喜欢交游,重信诺。
咸平初年,益州虞候(管山林、河泽的官)王均叛乱,百姓深受其害。牟俸对此非常忧虑,对好朋友冯公透露了想迁到他乡的想法。
冯公对牟俸的想法很赞同,牟俸又找来张邦、刘惠、郑虎、侯正、邱德、俞恭6个好朋友商量,大家一致决定去江南。
咸平3年,牟俸与弟弟牟季如一起,带上先祖牟琳的画像,与冯公等一行9人启程前往江南。
他们先在钱塘盘桓了两个月,觉得那里过于奢华、热闹,不适合定居,就转道去台州黄岩。一天,牟俸与冯公、张邦等人来到茅畲,喜欢上那里的山水,决定定居下来。
牟俸教子耕读,他的孙子牟企在元祐3年(1088)考中进士。此后,牟俸的子孙后代开始向四周繁衍,播迁到金华、宁波、温州等地。牟氏家族,成为台州当地的一大望族。
台州牟氏人才辈出,仅仅是黄岩,就出了牟及、牟大昌和牟楷3个以气节、忠义闻名的人物。
牟及,南宋末期咸淳年间考中进士,也是一个诗人。他在出任福州司户参军时,颇有政声,深得当地百姓喜欢。
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山林,直到去世时,都穿着丧服,意在为南宋守节。
牟大昌,字逢明,号北黎,宋末抗元英雄。德祐2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丞相文天祥向四方兵民发出檄文,号召大家起来抗元。牟大昌和侄子牟天与召集乡里民众响应,浙东提刑杜浒举荐他们为正副将军。
同年十一月,元军从台州发兵攻打他们,牟大昌带领数百民众扼守黄土岭。义旗上书写着:“大宋忠臣牟大昌,义兵今起应天祥。赤城虽已降于俘,黄山不愿为之氓。”
战斗中,牟大昌手执大刀,牟天与手持铁帚,奋勇抵抗元军。
最终,因兵寡力疲,牟大昌、牟天与和数百民众全部阵亡。乡亲们寻找到牟大昌的遗骨,把他葬在茅畲乡大田山。
第二天,元军一路烧杀,直抵牟大昌老家茅畲乡,对牟氏家族进行大屠杀。牟大昌的儿子牟茂才、牟僧儒、牟文儒被杀。
牟大昌的堂妹牟则娘自知必死无疑,担心因被凌辱,带着两个还未成年的侄女,以及10多个妇女,手挽着手投潭自尽。
牟楷,元朝隐士。他以要奉养母亲为由,拒绝为元朝廷效力,开设九溪书院,被学者们尊称为静正先生。牟楷著有《九书辩异》《河洛图书说》等。
原标题:宋朝时 四川是牟姓第一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