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电动卷闸门又“吃人”安徽女孩锁门时意外身亡

2016-12-14 09:03   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马兰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12月9号中午12点左右,池州市东至县一家装修公司内,一名女子在锁门时,不慎被电动卷闸门卡住,虽经消防全力营救,仍因伤势过重死亡。去年11月12日,肥东一名9岁男童同样在学校内被电动卷闸门卷入,当场死亡。悲剧的一再发生,让人们对卷闸门这一门面房常见的防盗门也警惕起来。一位多年从事卷闸门安装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卷闸门开关时千万不能触碰,开关、遥控器要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

[事件] 女子卷入卷闸门挂门上死亡

12月9日中午12点左右,东至县一家装修公司内,一名女子锁门时,不慎被卷帘门卡住。情况紧急,辖区公安、消防部门接警后立即前往现场救援。在现场,一名二十几岁的女子腰部以上部位被卡在卷帘门顶端,两腿悬空挂在卷帘门上,单位的保安和附近的居民正在全力施救,由于女子被卡严重,已经昏迷。救援人员立即使用无齿锯和切割机对卷帘门一侧进行破拆,但由于卷闸门安装过高,主固定部位钢板较厚,使救援难度加大。救援人员只好利用手动扳手进行破拆。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将被困女子从卷闸门内救出,随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经医院全力抢救,该名女子已经不幸身亡。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实上,电动卷闸门伤人甚至致死的悲剧,屡有发生。去年11月12日上午,肥东县某学校一名9岁男童在课休时间跑到一栋未启用楼房里玩,爬上其中一道卷闸门的门帘上,结果卷闸门开关不慎被触动,将男童卷入,致其当场死亡。

[解析] 卷闸门“吃人”多发生在开门

卷闸门为何屡屡发生“吃人”事件?记者采访联系上一位从事了近10年卷闸门销售、安装的业内人士童先生,他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卷闸门主要有电动、手动开关两种,其中电动卷闸门又分为固定开关式和遥控开关式两种,发生“吃人”意外的都是电动卷闸门。据其介绍,电动卷闸门的运行原理是将多关节活动的门片串联在一起,固定在一固定滑道内,以门上方卷轴为中心卷动,靠电力驱动实现开关。这种卷闸门的卷帘门片很厚,不易变形,因此上卷时卷力非常大。“如果门在上卷时一只手臂被卷进去一点点,几乎是不可能挣脱出来的,整个人都会被跟着卷进去。”据童先生介绍,女性的长发、宽松的衣服等等,都有可能在卷闸门上卷时误被卷入。

童先生告诉记者,卷闸门“吃人”事故,一般都是发生在开门,也就是门帘上卷的过程中。不过,卷闸门的上方有个帘盒,里面有电机和齿轮,开关打开后,电机带动齿轮,齿轮再带动卷闸门开关。“如果不小心碰到这个齿轮,也很容易被卷入,发生意外。”不过,一般卷闸门的帘盒都在两三米高的半空中,一般人并不会接触到帘盒或齿轮,“最怕的就是这个帘盒正好位于二楼触手可及的地方,站在二楼能碰到帘盒的话,危险系数就大大增加了。”童先生称。

据其介绍,今年8月份,湖北武汉就有一名12岁女孩被卷闸门卷入致死,就是其头发被帘盒里的齿轮搅住了。据其介绍,当时该女孩在二楼阁楼上睡觉,距离卷闸门上方的帘盒过近,长发散落到了齿轮里,次日早上店铺开门,卷闸门的齿轮启动,将女孩卷入致死。

[提醒] 遥控器开关不能让孩子碰到

据童先生介绍,因为卷闸门的门帘在开闭时,是通过联片连接的,卷力太大,一旦发生危险,不要说是小孩子,一百多斤的大人也能轻轻松松被卷进去。“因此门体正在运行时,严禁人或物体从门体下方通过,或在门体下方停留。”据介绍,目前市面上的卷闸门越来越多采用遥控开关,遥控距离大约在30米,“很多店主在用遥控器操作卷闸门开关时,都不注意看卷闸门附近是不是有什么人在逗留,如此是非常危险的。”童先生提醒,开关卷闸门时一定要检查周边有无人员,禁止在看不到门体运行情况的地方操作遥控器,以免造成安全事故或电动门误开。一定要在视线范围内使用遥控器,将遥控器放置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童先生认为,使用卷闸门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安全规范,“只要不刻意去触碰齿轮,一般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链接

卷闸门事故多次发生

2016年8月:湖北武汉江岸区新益街一家小卖部阁楼上,一名12岁小女孩睡梦中,头发被卷入电动卷闸门,不幸身亡。

2016年8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两名7岁女孩被卷帘门卡住,其中一名女童在送医途中不幸去世,另一名造成重伤,事发时,现场有五名大人看守,仍未能阻止悲剧发生。

2014年5月:福州市同安城北新村一车库内,一名女子被卡在车库的卷闸门上,动弹不得。消防赶到后将女子救下,经120急救人员检查,女子已无生命迹象。

原标题:电动卷闸门又"吃人"! 东至一女孩锁门时意外身亡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