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千亿俱乐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以上……26日、27日,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成都市成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召开,围绕成华发展,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今后五年,成华将按照市委市政府“157”总体思路和区第七次党代会“一个新目标、五个新功能、七个新成华”目标任务,奋力在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发展实效上创造更多成华经验和成华速度,奋力推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排头兵!
做优城市空间
形成“一带两轴五区”现代成华格局
作为成都老工业基地,经历了两轮城市“腾笼换鸟”,成华可开发利用空间是其他中心城区无法比拟的。未来五年,成华将打造城市功能品质“升级版”,奋力建设体现国际风尚、成都风范、城东风采的“现代成华”。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上,成华将推进城市空间形态从圈层状向“轴线型、组团化”战略转型,强化“一带”绿色引领、“两轴”主梁支撑和“五区”竞相发展。
一带,即“环城生态带”保护和建设,高水平打造“一湖一湿地”两颗明珠。“两轴”则以中环路成华段和成华大道沿线为轴线,高标准建设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打造“中环商务旅游轴”和“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
在优化原有产业功能区布局基础上,成华区将形成“五区”竞相发展新格局,即东部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区、南部枢纽经济发展区、西部商务总部发展区、北部商贸旅游发展区和中部文化创意发展区。
同时,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利用水平,做强城市空间品质,实施“交通畅行”工程,形成“三横三纵一环”地铁线路网络,每年新增道路70公里以上,形成畅接全市、通达全省、连接全国的交通网络。
做足城市动力
建设创新驱动的活力成华
蓝图的实现需要动力驱动。成华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和军民深度融合“两大通道”,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3+2+N”全域创新驱动新格局。其中“三核”将成为这一格局的引领:在菁蓉国际港打造一批新型创新空间,力促菁蓉国际港进入全市双创载体第一方阵;在十一科技大厦打造中关村领创空间,尽快形成立足成都、服务西南的创新品牌;在龙潭总部经济城引进一批企业科研机构,加快打造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区。
高校是创新策源地,成华将推动“两校”协同,强化区域服务理念,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同时,强化“多点”支撑,大力发展创新经济和楼宇经济,让更多“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人大代表李建科在讨论时表示,成华区提出“跑出创新引领加速度”,并明确提出“3+2+N”全域创新驱动新格局,将成华资源特色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成华的创新能力,并将为成都“双创”战略提供核心支撑。
做强城市经济
打牢成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产业是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石。成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打牢成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工业上,深入落实成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强基行动,抓实抓好“工业二次腾飞”工程,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千亿集群和现代都市工业生态圈,推动成华工业重塑辉煌。力争到2021年,完成工业投资15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100亿元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五城区前列,走出一条现代都市工业发展的新路子。
成华将加大力度,对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微型企业扶持,力争到2021年,培育产值突破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1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过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上规企业20家、“成长型”企业20家,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50亿元以上。
服务业是成华城市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成华区将抓实抓好“服务业加速崛起”工程,推动服务业高端化、项目化、本土化,推动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构建集聚发展、高端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政协委员冉立春对成华服务业加速崛起充满信心。“成华具有后发优势,有足够的提升空间。”他建议,成华区应着力打造新地标、新名片,用“人气成华”实现“繁荣成华”,同时打造创意商业孵化中心,聚合智力资源,推动服务业加速崛起。